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理念,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最终是落脚在寻常巷陌的治理提升和居民的幸福感知上。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城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建设根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体现在大街小巷。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城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城市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把热情投入在城市治理中、把汗水挥洒在民生改善中、把价值体现在基层服务中。建立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的制度机制,增强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功能,形成组织共建、服务共推、多方协同的联建格局,促进治理有效、促进社会安宁。
巩固党的组织优势,提升治理水平。城市管理事务繁杂,基层治理任务繁重,必须全面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把党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变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拓宽基层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渠道,延伸党的组织网络,提升治理效能,让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更进一步。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践行为民理念。城市是人的聚合,城市治理的含金量最终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到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党中央始终把人民需求放在首位。城市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党员干部做到深入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精准掌握政策落实中的“堵点”、民生领域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党组织治理的实惠。下足治理“绣花功夫”,统筹“发展”与“民生”,让城市不仅有经济的高度,更有精神的厚度、人文的温度。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脉搏与民生期盼同频共振,让高楼大厦与市井烟火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的图景,就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愿景。(耿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