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作风建设的重要利器,深刻塑造了新时代党风政风社会民风的崭新风貌。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是高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党治党的有力抓手,更有助于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以优良党风正校风、纯教风、促学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要以管理服务之“清”涵养育人生态之“正”
高校的管理服务效能与作风面貌是一部无声教科书。管理服务中体现的务实高效、清正廉洁、心系师生,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最直观的实践表达。一要除“官气”沉下身。高校管理者需自觉破除衙门习气,将办公室“搬”到教学科研一线、学生社团之中。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走进实验室调研、参与学生社团活动,职能部门负责人定期走访院系、倾听师生诉求,辅导员、班主任扎根学生群体。通过下沉式的工作常态,密切联系师生、力戒官僚主义,传递高校管理服务“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二要戒“虚功”求实效。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花架子。精文简会、优化考核评价,破除过度依赖表格、留痕的繁琐哲学,将师生满意度、实际问题解决率、人才培养核心指标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硬杠杠;改革办事流程,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让师生从事务性负担中解脱,将精力真正聚焦于教学科研与学习成长,以务实作风讲好服务师生的“效能课”。三要守“廉律”树标杆。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等规定,确保合规透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将更多资源向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学生奖助等育人核心领域倾斜。在涉及招生录取、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管理等关键环节,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和执行的公开透明,在全校树立起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标杆。
二、要以师德师风之“范”引领价值塑造之“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其言行举止、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天然的示范性和强大的感染力。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教师的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是提升师德师风、引领学生价值塑造的核心环节。一是坚持立德修身,筑牢为师根基。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有机融入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中。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自身在学术活动、社会交往、日常言行中所展现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抵制利用职权或学术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科研经费使用、学术评审、项目申报等工作中恪守诚信规范,以严谨求实的学术风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坚持廉洁从教,筑牢行为底线。坚决反对利用师生关系、职务便利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谢绝由学生或家长支付费用的谢师宴、升学宴、毕业宴等;在指导学生论文、推荐就业、评奖评优等环节,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杜绝“人情分”“关系户”。以细微“小节”检验教师廉洁从教、维护教育公平的“大节”,让学生感知公平正义、形成正确义利观。三是倡导简约务实,涵养治学之风。教师应将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力戒空谈,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真问题、研究真学问;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时,倡导严谨扎实、反对浮夸浮躁,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践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
三、要以校园文化之“润”筑牢行为养成之“基”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浸润、熏陶和塑造功能,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是实现“融入全过程”的长效机制。一是注重制度文化强约束。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细化到学校章程、学生守则、教学管理、学术规范、社团活动、经费使用、校园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中。通过建章立制,划清行为边界,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尤其针对学生活动经费使用、学生组织运行、学生评优评奖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制定清晰、可操作的管理细则,确保规范透明,使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遵规守纪、勤俭节约、公平公正的行为自觉。二是注重环境浸润育风尚。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价值导向。合理规划建设校园景观和楼宇场馆,避免追求奢华、过度装饰,体现庄重、典雅、实用的教育特质;在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宣传栏、主题景观、格言警句等形式,恰当、持久地展示勤俭节约、诚信守纪等主题内容,营造时时处处皆教育的文化氛围,营造时时处处皆教育的文化氛围。三是注重活动育人养习惯。精心设计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内涵转化为学生可参与、可体验、可践行的具体行动。如围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诚信守纪等主题,组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平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社情,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重要节点,融入廉洁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担当教育。通过持续的文化涵育和实践养成,使崇清尚俭、务实担当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德树人,如春风化雨;作风建设,需久久为功。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植于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学校不仅要在管理服务中锤炼“清”的作风、在师德师风中树立“范”的标杆、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润”的氛围,更需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将政治要求与精神内核转化为育人实践的涓涓细流,确保培养出的时代新人不仅学识扎实,更具备清正廉洁的品格、务实担当的作风和心系家国的情怀,真正扛起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重任。(桂林医科大学 陶光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