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辽宁朝阳市:大力实施“五项工程”推动组织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2024年以来,朝阳市委组织部扎实开展“聚力攻坚落实年”“聚力决胜奋进年”活动,大力实施“五项工程”,推动组织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实施凝心铸魂工程,铸牢思想根基

党的政治引领持续强化,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积极开展专题党课、“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干部教育培训抓细抓实,围绕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集中轮训,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769人、乡科级6598人,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集中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及时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

实施选贤任能工程,锻造骨干队伍

树牢导向,严把政治关口,2024年以来共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239名,为市管干部晋升职级229名,选人用人总体满意度100%。优化机制,朝阳师范学院机构规格提升为正厅级,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增设正县级岗位10个。强化激励,开展“铸铁军、强保障”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实绩溯源考核机制,让干得好的干部“考得好”。做实储备,构建“1567”体系,分级分类储备年轻干部3348名,为市直部门配备4名“85后”正职,为县(市)区班子配备年轻干部17名。强化监督,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岗位变动警示谈话86人,告知经济责任23人;推进20个市直部门依据“七清单六要素”规范开展离任交接;加大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力度,推动23个部门完成问题整改131个。

实施人才赋能工程,强化智力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市委明确“1533”人才工作思路,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6家成员单位先后3次会商研究人才工作。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围绕14个重点产业集群精准对接高校院所,促产学研用融合,全市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67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7.8亿元;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放5亿元。优化留人环境,协调3000万元建设人才公寓,兑付各类人才补贴600余万元,人才获得感显著增强。放大集聚效应,举办“人才科创周”,推动十余名院士、百余所高校领导、千余名专家、万余名学子走进朝阳。2024年吸引高校毕业生1.55万人,居全省第三位;今年上半年留朝来朝高校毕业生4016人,同比增长61.5%。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战斗堡垒

坚持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推演,动态建立储备人选台账、运行情况台账、人员缺口台账,确定重点村65个,逐村研判解题,推动150余名符合条件、群众认可的人选提前到岗。深入推进“党群共同致富”,组建产业联合党委62个,带动增收近亿元,党建拉练观摩做法在全省交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城市治理,创新“五联”机制,聚焦“一老一小一新”,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提质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7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166个。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排查新增非公企业116家、社会组织15家,新建党组织32个;深化“双进双促”行动,解决诉求1226个,协调资金3.97亿元,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好”等次。

实施先锋引领工程,激发党员活力

严把发展关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累计发展党员3618名。做优教育培训,推行“五化联动”模式,建立148人专兼职师资库,用好19所乡村全面振兴学校、8个社区实训基地,培训33.9万人次。狠抓日常管理,通过阵地赋能、精准施教、机制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开展“三找”活动,成立在京流动党员党委,为600余名在京流动党员打造“红色家园”。深入实施“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1.5万个,开展志愿服务12万人次;开展“消防安全当先锋”活动,千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宣讲排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实事项目492个、完成376个;表彰优秀共产党员7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80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00个。(中共朝阳市委组织部 王东阳 王莉)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