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以优化综合考核为突破口,通过统筹考核事项、精简冗余指标、科学量化评价等举措,对考核指标精准“瘦身”,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破除指标膨胀积弊,回归考核本源
“考得准不准,关键看指标是否科学合理。”为解决这一顽疾,按照“考少、考精、考准、重点考”原则,紧紧围绕决策部署和地方中心工作,突出差异化考核,精简整合考核指标。要聚焦主责主业,对目标模糊、方法空泛、脱离实际的指标坚决清理,严防日常工作借考核之名“搭车”,切实避免“上下一般粗”。同时,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突出精准性和动态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核心指标不缺失、关键任务有体现,一般性、事务性指标能减尽减,从源头上杜绝考核的冗杂与繁琐。
科学量化精准评价,明晰工作导向
提升考核的精准度和公信力,关键在于指标的科学量化和评价标准的清晰统一。要将考核方式、流程步骤、评价细则等核心要素固化于制度规范,形成明确、可操作的“说明书”,让基层干部清晰地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评什么、如何评”,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靶向性。通过科学设定权重、合理量化标准,确保考核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努力程度。唯有如此,基层干部才能聚焦主责主业,明晰奋斗方向,避免陷入为应付考核而疲于奔命的窘境,真正把宝贵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强化结果刚性运用,激发担当作为
考核的生命力在于结果的运用。要旗帜鲜明地树立“实干实绩”导向,让考核结果真正“长牙齿”、有分量。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关爱紧密结合的机制。通过多措并举奖优罚劣,让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及时褒奖和重用,让慵懒散漫、不思进取的干部受到警醒和约束。唯有让考核结果落地生根,才能营造出崇尚实干、鼓励担当、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持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澎湃激情。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是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基层工作效能的战略之举,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要通过优化考核为基层“赋能增效”,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真正从无谓的事务和过度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火热的基层实践。(李卓颖 马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