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把党的“传家宝”用好用活,要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以高质量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查研究的起点,是沉得下去的“脚步”。蚂蚁微小,不蹲下身子是很难看得见的,做好调查研究亦需如此。当下仍有一些调查研究止步于“隔窗而视”“拍照打卡”,或是跟着安排好的路线“走马观花”,把调查研究搞成了“彩排戏”。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问题是发生在干得火热的基层一线的,若脱离调查研究写再多形式主义的报告也只能是“自欺欺人”。要想搞好调查研究,就得敢于让自己“蹲下身”去“看蚂蚁”,多到基层一线去倾听声音,多到问题现场去深究细研,多追溯问题的源头刨根问底,这样才能从群众身边、从问题现场获得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对基层情况心中有数,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调查研究的关键,是抽丝剥茧的“耐心”。党员干部面对复杂问题,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要拿出“刨根问底”的执着劲、“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多采取“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多转几个地方、多访几户群众、多深入几个点位,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进而把问题给摸清楚。同时,要以系统的思维对调研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以分类思维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以联系的思维对各个环节进行衔接,拿稳“放大镜”,捋清“毛线头”,让一个个“关键点”逐渐清晰,综合前期调查研究掌握的问题和情况深入开展成因剖析,如“庖丁解牛”般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就问题的“三寸之坎”掘原因的“万仞之深”。
调查研究的归宿,是成果转化的“实效”。“研”而不“调”是形式,“调”而不“研”是徒劳,调查研究不是去做“一锤子买卖”“一调了之”,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党员干部要以“如鲠在喉、如坐针毡”的紧迫感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对能立即转化的调研成果,要起而行之、付诸行动,对需长期推进的,要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效。要坚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调查研究的“金标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区、工作推进不力的薄弱环节、矛盾错综复杂的难点地带,深入剖析具体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