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云南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以坚强党建推进边疆发展。
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为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基层党组织是“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云南深入实施战斗堡垒工程、先锋模范工程、阵地建设工程,把党的组织建到村村寨寨,推动374个抵边村党的组织全面覆盖,全面消除1995个抵边村民小组党员“空白”,把边疆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推动发展的坚固基石、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以实现兴边富民为抓手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建设成效好不好,关键看地方发展好不好。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最迫切的就是推动地区发展,通过组织谋划、党员带头、干部担当,云南立足“边”的实际,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特色种植养殖、边贸加工、文化旅游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通过党组织的积极作为,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
以人民拥护和支持为根本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理论、政策、主张也只有真正在人民群众中进行贯彻,才能迸发出磅礴力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基础在紧紧团结和依靠各族人民,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转化为各族人民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固边、稳边、兴边相结合。云南深入推行用党的政策教育群众、用基层组织凝聚群众、用爱国故事感召群众、用身边典型引导群众、用民俗活动团结群众的“民族团结五用工作法”,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和“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创新基层治理手段,以村规民约、网格管理为抓手,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充分激发各族人民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的内生动力,正是紧紧依靠各族人民,云南现有8个边境(州)市已全面创建成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同时,云南还肩负着维护祖国西南边陲安全稳定重大政治责任。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中,云南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党委统领、政府推动、军队带头、警方助力、全民参与,持续深化“五级组织管边防、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排查化矛盾”的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在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过程中,党员带头、村组干部示范搬迁,将村庄前移抵边,成为维护我国边疆领土安全的“第一线”。以扎实肯干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久而久之,为国守边的理念成为各民族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纵向要到底,横向要到边。抓好边疆党建是“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党的建设坚强有力,边疆发展就有保障。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夯实思想根基、严密组织体系、锻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价值取向,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坚强组织推动边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边防巩固安宁。
(作者:冷模,《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编辑部主任;鲁彩荣,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