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搞教育,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开门搞教育,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通过搭建多元参与平台、完善监督反馈机制,让群众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参与者、监督者和评判者。善于倾听民声、汇集民智,把群众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开展开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基层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第一线,对政策落实的堵点、痛点感受最为深刻,他们的意见建议往往最具针对性和建设性。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广泛吸纳群众智慧,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不偏离正确方向。各级党组织要创新群众参与机制,打造立体化意见征集网络,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系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企业开展蹲点调研,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群众留言、投诉等数据,精准捕捉民生热点。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建立台账管理,坚持分类施策,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作为整改重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取信于民,真正让学习教育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开展开门教育,必须把群众监督作为重要保障。群众监督是促使工作改进的“助推器”,群众的监督目光就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透视镜”。要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一方面降低监督门槛,通过设立“监督直通车”、开通“民意直通热线”等方式,让群众监督更便捷快速;另一方面提升监督实效,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和成效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监督作用,运用大数据分析群众诉求,让监督更精准、更高效。通过把群众监督贯穿教育全过程,真正使开门教育成为群众参与、群众评判、群众受益的“民心工程”。
推进开门教育,必须把群众评判作为根本标准。群众评判是检验学习教育质量的“试金石”。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的真切感受最能反映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评判体系,既要开展“背靠背”的匿名测评,让群众敢讲真话;又要组织“面对面”的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同时,做好“后半篇文章”,注重评判结果的转化运用,建立“群众不满意事项”挂牌督办机制,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坚决“回炉重造”。通过把评判权真正交给群众,让开门教育成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务实之举,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始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源泉。各级党组织以开门教育叩开“群众心门”,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接受人民检验,以永不懈怠的姿态回应群众期盼,在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让“作风标杆”在实践中立起来。(作者:马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