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智库 > 研究报告 > 正文

全球供应链合作呈现新趋势——第三届链博会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与四大指数矩阵

【聚焦链博会】

光明日报记者 董蓓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界的共同期盼。7月16日,第三届链博会主题活动——贸促智库交流活动暨全球供应链报告与指数发布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一报告四指数”,揭示全球供应链合作新趋势,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贡献“链博智慧”。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聂文慧介绍,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利用在2023版报告中首创的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总结了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变化,梳理了中国为全球供应链促进所做的重要工作,扩大了全球供应链图谱的范围。在上届发布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共同形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

报告显示,全球基础设施的联通水平持续提高,特别是全球南方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速,国际经贸规则更加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供应链韧性水平,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全球金融服务普惠性提升。

报告总结了中国为促进全球供应链发展做出的主要实践和带来的最新机遇。中国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开放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效能,推动全球供应链提质升级。补链延链、多元布局、效率提升,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全球供应链合作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在报告的产业篇中,聚焦全球前沿技术、关键产品研发的最新动态,绘制了无人机、AR眼镜、人形机器人、水电、大豆和葡萄酒六种产品全球供应链图谱,清晰展示每条供应链上的上中下游分布,总结归纳国际组织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的供应链相关的促进政策,以及中国为推动相关供应链发展的创新与实践。三年来,已累计绘制17种重要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图谱。

“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形成的指数矩阵对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连接程度、创新水平、发展韧性进行了全面评估,指数矩阵研发成形为各方研判分析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以及未来的走势提供了公共产品。”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表示。

研究计算显示,2018年至2024年,构成指数矩阵的四个指标值均有所上升。赵萍解读数据时指出,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尽管世界经济当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正在持续增加,但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这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四个指数中,韧性指数上升的幅度小于其他三个指数,波动幅度很大,而且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当中任何一个指数下降,韧性指数都会出现下降,这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韧性仍然相对脆弱,内在质量较为不稳定,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

四个指数走势也表明,全球供应链韧性水平的提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当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三者同时上升的时候,韧性指数才会上升,说明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相关各方共同发力才能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环境、供应链的连接程度以及供应链的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报告及指数是“链博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应全球各方重大关切的创新之举。赵萍表示,将继续跟踪全球供应链的最新发展态势,不断完善全球供应链品牌研究成果,推动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8日 10版)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