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明确提出“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这不仅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赓续传承,更是新时代应对复杂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联系群众、掌握实情、科学决策的“金钥匙”,其质效直接关乎政策落地的精度与治理实践的温度。
回溯党的历史,调查研究始终是攻坚克难的“传家宝”。实践反复证明:唯有扎根实践土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如今,面对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等新时代命题,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因问题的复杂性、挑战的艰巨性而更加凸显。
要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金钥匙”作用,必须紧扣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在“真”与“实”上下功夫。浙江在这方面的探索颇具借鉴意义。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浙江推行“蹲点调研+专题调研”双轨模式,干部带着“城乡收入差距如何缩小”“山区县发展瓶颈在哪”等具体问题,住进乡村民宿、蹲点产业园区。在衢州,调研团队用三个月时间跟踪记录快递小哥的日常工作,发现他们面临的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推动出台“小哥驿站”建设标准;在杭州,针对数字经济企业的调研中,干部们在研发车间与工程师深谈,在市场部门听取用户反馈,最终形成的政策精准解决了企业融资、人才落户等痛点。这种“沉下去”听真话、“带着问题”找答案的调研方式,正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践行。
调查研究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问题解决的实效上。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浙江建立的“调研—决策—落实—反馈”闭环机制颇具启示: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定期开展“回头看”,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尺。比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浙江不仅推出“银龄跨越数字鸿沟”行动,更通过后续跟踪调研不断优化服务——从最初的手机教学,扩展到社区代办、适老化改造等配套措施,让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民生改善的实效。
新时代的调查研究,本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它要求我们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楼栋,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感知冷暖,在对实践的深度观察中把握规律。唯有守住“求真务实”初心,才能让每一次调研都成为连接党心民意的纽带,让每一项决策都扎根于实践沃土。这正是中央八项规定强调“改进调查研究”的深层意义——以调研之实,谋发展之策,解群众之忧,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开创事业新局。(作者: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