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绘好社区治理“工笔画”

1752464965434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夯实国家治理根基的重要基石。要着力打造“党建领航、多元协同、居民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归属感”为着力点,谱写社区治理“和谐乐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要把社区打造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筑牢服务居民的“终端枢纽”。着力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基层末梢延伸,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要完善服务运行机制,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升级,创新设立“红色邻里服务站”,在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队伍的同时,推行“全能社工”“帮办代办”等服务模式,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治理单元向小区、楼栋延伸,通过公示党员户、网格员等信息,在公共空间开展党群连心活动,构建“组织在身边、服务在门口”的治理新格局,让美好社区建设落地见效。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坚持激活社会细胞、激发基层活力,推动治理资源的集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群众组织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实际成效。重点要完善“双报到”工作机制,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精准对接体系,实施“组织报到+个人报到”双轨服务模式,实现机关党员与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在资源配置方面,按照“区域统筹、精准对接”原则,优化机关党组织社区结对安排,引导优势单位帮扶薄弱社区,破解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供给。要着力打造专业化社区工作队伍,严格选人用人标准,突出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开设“头雁讲堂”、实施“岗位交流”等培养模式,推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社区倾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力量源泉和坚实根基。要创新群众参与机制,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要培育社区自治内生动力,通过建立“社区达人工作室”“邻里互助团”等自治平台,采取组织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挖掘社区能人、培育居民骨干,让熟悉社情民意的“老住户”成为社区治理的力量,形成“社区事务大家议、社区建设大家干”的生动局面。同时要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扩大社区治理“同心圆”。推动专业力量下沉,联合卫健、公安等部门设立“社区健康管家”“平安守护员”,提升治理专业化水平;用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聘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发挥其走街串巷的职业优势;整合辖区商业资源,组建“爱心商户联盟”,引导商户结合自身特长参与社区服务,让“社区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城市发展规模越大,治理精细度就要越高。作为城市运行的“微循环系统”,社区治理看似是基层工作的“小切口”,实则是撬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大支点”。要夯实社区治理的“基石”,让城市既有发展高度,更有治理温度。(作者:冯禀壹)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