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正式发布,对12345热线运行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基层如何减负指明了方向。“有问题,打12345”已成为民众心中解决难题的“金钥匙”。民生工作是一份沉甸甸的测试宗旨意识的考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过硬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在精准施策中传递温度,在攻坚克难中彰显担当,在久久为功中答好民生奋斗答卷。
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初心使命。民生问题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真正把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答好民生奋斗答卷,必须深入了解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与群众交流,真正倾听群众的心声,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困难和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准确把握民生问题的现状和特点,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夯实基础。
了解民情是基础,精准施策是关键。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注重精准发力,做到因人施策、因事施策。对于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在解决就业问题时,要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解决住房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住房需求,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真正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把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功夫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要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中,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民生工作抓实抓好。要注重工作实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落实。各级组织要坚持严字当头,强化作风建设,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民生项目的实施进度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民生项目真正惠及群众。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民生工作的跟踪问效,以作风之变凝聚发展之力,确保民生工作取得实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