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由教育部组织的“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在浙江宁波正式启动,来自全国105所高校的师生,与宁波180余家优质企业对接洽谈,现场提供岗位超7000个,并安排了宁波人才政策推介、优质企业宣讲等环节。这是宁波市以人才为支点撬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以顶尖人才为引擎重构培养生态,持续释放教育动力活力。打破课堂边界,让顶尖人才带队建设前沿学科,同时成为学科规划者、资源整合者与青年引路人,牵头设计前沿技术和产业需求双向映射的课程体系,将企业技术路线图转化为教学模块,让顶尖视野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精准匹配需求,由各层次企业发布痛点难点技术需求榜单,动态反映区域重点产业技能缺口,高校科研团队通过大师领航揭榜挂帅,由大师遴选具有颠覆性创新潜力的青年学者构建育才团队,根据技术需求针对性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模块,点线面结合充分覆盖学生群体,培养更多与企业发展需求匹配的专业化、实用型人才。
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点菜”,政府对接高校“上菜”,构建“企业出题、人才解题”的共研生态。要实现政策互通、资源互通、体系互通,关键在于“产才融合”机制的持续探索。打破身份壁垒,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人才双聘、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因地制宜设置创新型技术人才岗位,通过编制流动池、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等政策工具,实现人才在实验室与生产线间的无缝切换。鼓励原始创新,设置人才贷、创新创业保险等资金供应与保障工具,支持青年学者开展高风险原始创新,引导学生带课题进入企业研发中心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税收减免等举措激励科创企业积极为学生提供产业实践平台,实现“车间即课堂、技工即导师”。
种好“教育科技人才”这片共生林,人才这片水域的水质要好、环境要健康、生态要完善,要善用一系列人才优待手段长期稳定地引才留才。多把尺子精准量才,建立“创新价值+市场效益+社会贡献”的多维度标准,坚持分类发展、多元评价,构建领域贯通、赛道多元、资源适配的人才发展通道。多元服务用心留才,以组织纽带直通人才关切,通过做实安居无忧、子女优教、医疗优待等关键小事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健康生态。推动授权松绑激发活力,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设置科研失误免责清单,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确保人才在“无人区”攻坚时有权利、有资源、有底气。唯有如此,方能使四海英才奔涌而来,迸发澎湃动能。(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干部 邹泽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