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唯有守牢党的铁规矩、硬杠杠,方能使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群关系超越“材料政绩式互动”的浅层联结,转向心灵共振的深度共生。
破除“形式主义藩篱”,增添工作实效。工作中,要将重心置于满足百姓需求而非应付上级任务,避免干部醉心钻研“纸上雕花”功夫。阻止数据表格替代深入调研、会议台账替代群众沟通,使群众参与深度嵌入政策运作过程。一边矫正干部政绩观、价值观;一边扑下身去察民情,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情感流动机制”,化解治理困境。高质量的党群关系需要党群一体,方能危中育机。当深化思想教育,以反面案例为镜鉴,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对民生事上心、用心、尽心,做到“事事有交代”。要完善制度约束,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和反馈渠道,确保“件件有回音”。
创新“冲突转化路径”,实现双向成长。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通过整治“四风”顽疾、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党群监督机制不断创新。例如,建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体系,通过打破数据壁垒、建构监督模型、训练AI赋能,高效满足信息查询、分析研判、取证固证需求,帮助正风肃纪反腐。这种“机制改革+科技变革”的融合创新对改善党群关系意义深远,既强化了权力运行的刚性约束,又促进干群双向理解,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高压线”更是“护身符”。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在遵规守纪中既心有所畏、言有所戒,又义不容辞、当仁不让,方能以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守护群众信心,交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生答卷。(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岳林街道干部 李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