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灵魂所系、力量之源。唯有将党性鉴别贯穿干部考察始终,精准度量干部在复杂现实考验中展现的境界格局、忠诚度、廉洁度,方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出真正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根基。
深察于“境”,在进退留转、起落浮沉中检验境界格局的宽度与高度。干部的境界格局,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实践中的集中反映,决定了干部思考问题的站位和面对得失的气度。职务和岗位的变动便是干部胸襟气度最灵验的“试金石”。格局开阔者,视岗位为责任而非特权,进则夙夜在公、励精图治;退则心系大局、甘为人梯;转则迎难而上、开创新局。反之,汲汲于个人“位子”得失者,稍遇调整便心态失衡、牢骚满腹,其格局之狭隘、党性之薄弱暴露无遗。面对人生起伏,真金者不骄不馁,始终将个人际遇融入事业全局,彰显“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与定力,这正是党性修养深厚的生动注脚。
淬炼于“忠”,在急难险重、风险考验中丈量忠诚的成色与硬度。当改革发展步入深水区、矛盾风险叠加时,忠诚便体现为在重大考验面前能否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在乡村全面振兴、科技攻关、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一线,忠诚的干部必然冲锋在前,将组织重托与人民期盼置于个人安危之上,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更关键的是,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战场上,忠诚需化为旗帜鲜明的政治定力,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错误思潮坚决斗争,始终以“两个维护”为政治生命线。任何在原则问题上的暧昧、摇摆,乃至“两面派”行径,都是对忠诚的彻底背叛,是党性鉴别中必须高度警惕并坚决剔除的危险杂质。
固守于“廉”,在诱惑围猎、公私抉择中考量廉洁的定力与纯度。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与复杂利益环境,权力时刻面临“围猎”考验。当公利与私情在心头天平两端激烈角力,是秉公持正还是因私废公?这考验的是拒腐防变的钢铁意志,关键在于是否怀有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的恪守之志。尤其需警惕表面清廉、实则纵容亲属擅权干政的“影子腐败”,或利用职权搞利益输送的“雅贿”变种。古人云“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廉洁绝非一时一事之表现,而是深深融入血脉的价值坚守,决定了干部能否在长期执政考验中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立身之本。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 欧阳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