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因独特的“蹭饭”工作法走红网络,赢得广大网友点赞。董桂林从初时的试探到村民的热情相邀,从陌生隔阂到亲密无间,他拿着饭碗到村民家“蹭饭”之旅,不仅饱含乡野烟火气的暖意,更映照出基层治理的深邃智慧和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
“蹭”进家门,烟火氤氲体会冷暖。董桂林坦言,“蹭饭的时候能看看他们生活条件怎么样”“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了解村庄的真实情况”。这“蹭”饭的深意,在于“蹭”出民情真知。党员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让脚步踏遍乡土,让耳朵倾听群众倾诉,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是开展好基层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善于在灶头边拉家常,在田埂上话生计,以谦卑之心贴近群众,以真挚之情感知冷暖,方能捕捉会议桌前听不到的细微叹息,发现汇报材料里难觅的真实期盼。唯有如此,才能精准绘就民情“全景图”,让治理的针脚细密缝合于民生的褶皱之上。
“干”出实绩,同甘共苦回应期盼。董桂林“蹭饭”不空手,在饭后以实干实绩回馈热忱:发现留守老人吃饭难,便建起老年食堂;得知手工烧饼销路窄,便联系商超拓渠道等。这“蹭”字背后,实则是“干”字当头的郑重承诺。基层治理绝非空谈,要在同吃一锅饭、共谋一件事的联系中,把民情台账上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帮扶菜单”与“幸福账单”。以此为榜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在田间地头躬身实践,在急难愁盼面前担当作为。无论是对接产业项目,还是化解矛盾纠纷,都要拿出韧劲,用泥土里的脚印丈量初心,以乡亲脸上的笑容检验成效,真正将民声民意转化为惠民实效。
“守”住清廉,春风化雨树立形象。董桂林“蹭饭”时坚持等价回馈,点滴细节折射廉洁务实之风。这“蹭”的边界,清晰划出了公私分明、克己奉公的底线。作风正则人心聚,政风清则民气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补足精神之“钙”,持之以恒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锤炼。时刻牢记“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将服务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治理考验,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主动置身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让权力规范运行于制度轨道。唯有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方能如春风化雨,汇聚起推动乡村善治的磅礴民力。
董桂林的“蹭饭”之旅,远非一餐一饭的温情,而是以最质朴的方式叩开了群众心门,丈量了民情冷暖。这“蹭”字背后,是沉甸甸的“干”字担当,是清朗朗的“守”字底线,是党员干部融入乡土、服务人民的赤诚之心。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人民政府 陈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