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辽阳县:分类指导 整体提升 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蝶变升级”

辽阳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整体提升”,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抓两头带中间”,攻坚补短、提质创优,推动重点村、难点村实现由乱到治、由弱变强的华丽蜕变。

科学谋划部署,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在开展“分类指导、整体提升”工作中坚持上下联动、凝聚合力,形成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一是深入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带队赴江苏南通市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并深入199个村全覆盖开展规范化建设、村级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专题调研,对73个强基类村进行重点分析研判,“一村一策”帮扶指导,制定整改措施。26名县级领导围绕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排查百余次,解决基层急难问题200余件。二是多级联动建立包保机制。充分运用县级领导包联镇村制度、党建联系点制度,27名县级领导、84个县直部门深入包保乡镇开展网格化包保,全县214个村(社区)设立了“镇包保责任人+村包保责任人+党建责任人”三级包保支队,各乡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到村进行一对一指导,以“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区域”的包干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三是取长补短强化考核评价。组织部班子成员实行包联机制,定期到乡镇、村(社区)就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促指导。通过年中调研、年末考核等方式,针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查验,推动做到应改尽改。截至目前,73个强基类村得到全覆盖提升。把“分类指导、整体提升”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通过点评及时找准短板弱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好不好”向“优不优”转变。

夯实组织堡垒,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发挥“头雁效应”,把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提升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晋位升级的关键。一是持续夯实组织基础。投入资金507万元,新建、改扩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3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个,村(社区)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对1014名村“两委”成员开展18家部门全员联审,及时调整不适应、不符合、不称职的村干部72人。重点从农村致富能手、返乡人员等“9类人员”中培养吸收储备村级后备干部918名。提拔使用4名社区书记、13名社区副书记(主任助理),招聘11名社区工作者,选派151名第一书记和38个驻村工作队到75个村进行帮扶指导,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二是着重提升干部素质。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2024年以来,结合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环境整治等内容培训村(社区)“两委”358人、骨干党员214人、驻村干部151人,49名村干部学历提升,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提供强力人才支撑。组织乡镇组织委员、优秀村(社区)书记到鞍山市福康社区、辽阳市文圣区黎明社区等先进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全方位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三是强化经费服务保障。严格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党建专项经费,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达到上年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倍,“一肩挑”人员上浮20%。完善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持证率,工资待遇逐步提升,有效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精准分类施策,加速凝聚发展共识

县委组织部协调各乡镇党委逐村调研摸排,开展村班子中期评估,好、中、弱、差的村分别有73、92、20、14个,根据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整体提升。一是充分发挥党建示范点带动作用。按标准完成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小北河获批省级重点建设镇示范点,整合县域资源打造党建示范点30余处。积极搭建工作交流平台,组织观摩学习、“擂台比武”等活动,持续扩大先进党组织的示范引领效应。二是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程。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参差不齐的问题,在全县大力开展党建引领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三抓三看”行动,各级党组织累计投入910万元,投入人力5万余人次,累计整治坑塘400余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0万吨,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个,评选省、市、县“最美庭院”示范户71户,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持续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村企共建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组建产业联合党委16个、党群共富责任区602个,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82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7个,12个乡镇的27个村与企业结成32个共建项目,带动村民增收700余万元,实现19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89个村突破20万元。(中共辽阳县委组织部  王宇薇)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