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和制度优势。近年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县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三官一员”法治素养好且经验丰富、“贝侬”调解有深厚传统的优势(“贝侬”为壮语音译,指的是有亲属关系、朋友关系或者关系特别好的人),创新推行“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新模式,在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中,有理有据讲“法理”,循循善诱讲“事理”,感同身受讲“情理”,推动以调促和、以调息讼、以调止争,努力写好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马山答卷”。
精准答题,统筹筑基强机制
2022年以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南宁市的统一部署,精准把握“五员”定位和“六有”要求,全力抓实抓细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三官一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群众各项工作。一是强化统筹明责任。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法、检、公、司四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建立“部署—培训—督导”闭环机制,压实“人大统筹、部门协同、站点推进”责任链条。二是关口前移布好局。综合考量基层需求、硬件设施、群众基础和组织能力等,在全县59个站点(基层实践基地)中优中选优打造16个示范站点,建立常委会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对标“六有”精准落实“一站一策”,把服务关口设到群众家门口。三是联动聚势优队伍。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工作全过程,在关键环节专题向县委请示汇报。常态化邀请县委、县政府相关分管领导出席会议、部署工作,凝聚政法部门工作合力。法、检、公、司四部门精选64名业务精通、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三官一员”进站点开展工作,并动态调整,推动政法力量长效下沉。
特色破题,“贝侬”融入聚合力
坚持立足县情,创新把少数民族地区“贝侬”调解实践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三官一员”专业法治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法治+民俗”“专业+地气”调解新机制,实现“法理情”的有机融合。一是植根乡情激活治理动能。依托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事找“贝侬”说、有理找“贝侬”讲的传统,把“贝侬”在乡村治理中“知民情、懂乡规、善调解”的天然优势融入站点和“三官一员”履职中,以乡音乡情破解法律条文释法说理难题,激活“群众信赖+代表尽责+‘三官一员’履职”的多向治理动能。二是全域覆盖充实“贝侬”队伍。为最大化发挥“贝侬”代表在基层调解中的优势和作用,结合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除了群众自发邀请参加调解的“贝侬”,还把703名人大代表和422名有威望的“贝侬”聘任成为调解员,吸收进入站点开展基层调解服务,实现156个行政村(社区)“村村有队伍”。三是三力聚合创新调解机制。通过法律条文为纲、乡规民约为引、亲情劝导为媒的工作方式,构建了“人大代表联民情+‘三官一员’护法治+‘贝侬’调解聚信任”的“三角稳定”调解体系,形成多元共治的调解工作格局。2022年以来,三方根据职责分工、能力互补,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0多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系统解题,多维发力固长效
马山县人大常委会紧紧锚定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目标,全力保障“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机制优质高效运行。一是阵地联建织密网。全面推行“三同步”建设标准,将“贝侬”调解工作室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一体规划提升,形成“站点室”联动矩阵。以16个示范点为带动,按照统一规范在全县156个行政村(社区)建成“贝侬”调解室,实现“群众纠纷不出村、矛盾化解在家门”。同步打造线上调解平台,依托“智慧南宁人大”全景远程视讯系统和移动环保监督平台,“三官一员”可高效便捷与人大代表、“贝侬”和群众进行“屏对屏”远距离交流,全过程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二是机制衔接构闭环。在建立健全“三官一员”进站点工作计划、考核评价等5项制度的基础上,衔接制定了“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工作制度,印发“人大代表+‘贝侬’”调解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调解工作有机衔接、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形成“调查摸底+‘贝侬’选定+现场调解+审查确认”的工作闭环,助力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三是工作协同激活力。探索完善人大代表常态收集民意、“贝侬”预先协调、“三官一员”集中调处工作机制,最大化整合了各方资源,打破履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有效解决“定时和随时”“定点和驻点”的矛盾。同时,强化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促进人大代表紧密联合“三官一员”和“贝侬”,充分发挥“释法+说理+讲情”联动优势,推动代表履职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民生答题,法理情融见温度
随着“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有效发挥,“三官一员”法治保障坚强有力,“贝侬”乡亲乡情暖润人心,“小站点、大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知、深入人心。一是助推基层民主迈出新步伐。“三官一员”以站点为桥梁,以人大代表和“贝侬”为纽带,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的司法关切、司法诉求、司法建议表达更便捷、回应更高效。同时,“三官一员”进站释法说理,也让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得到更好发挥。2022年以来,全县59个站点围绕49部法律法规,共征求到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1023条,截至目前已采纳97条,人民当家作主在立法工作中得到更加具体、更加现实地体现。二是助推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三官一员”作为“人民服务员、法制宣传员、司法联络员、治理网格员、立法辅导员”职能的持续发挥,有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2022年以来,全县各站点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法治讲座、法治进校园、法治进社区等活动390多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200多个,发放普法宣传资料5万多份(册),通过现场讲解、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方式,助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助推乡村治理呈现新气象。通过最靠近基层的站点和最熟悉群众的“贝侬”,法、检、公、司部门和人大代表更好提前预判、介入萌芽状态的矛盾纠纷,合力进行疏导解决。2022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三官一员”和“贝侬”累计走访联系群众5000多人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50多件,妥善化解2798件,调处成功率高达98%,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推动形成自治、法治、德治、共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四是服务产业振兴彰显新作为。“三官一员”以站点为平台,主动融入产业链中,精准提供快速、便捷的法律服务,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助力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如现代种业科创中心站点代表联合“三官一员”,通过“法制宣传+技术指导”,助推全县杂交玉米年制种面积达3万多亩,2023年马山县获评为广西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实现“小站点”撬动“大种业”的目标。
下一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将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鲜明导向,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全力提升“人大代表+‘三官一员’+‘贝侬’”调解工作质效,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马山实践”。(马山县人大常委会 许安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