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委社工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紧盯“小马拉大车”这一突出问题,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牵头一体推进“壮马、轻车、畅路、聚力”四大举措,让镇(街道)、村(社区)能够集中精力推动发展、服务群众。
彭山区智慧治理中心。
建强战斗堡垒“壮马”
配强镇村班子力量。彭山区委社工部树立重实绩、重基层、重一线的用人导向,今年以来,把4名年轻优秀的部门干部放到镇(街道)任职历练,对7名业绩突出的镇(街道)干部提拔重用。近3年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9个,调整村(社区)“两委”干部8名。
搭建培训提能平台。社工部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区委党校各类培训课程,举办乡科级主体班、村(社区)干部培训班16期,选派11名村(社区)干部到双流区、新津区跟班学习。建成凤鸣公园邻里生活共同体区级现场教学点、2个基层治理市级“名师工作室”。
培育社工人才队伍。社工部设立10级岗位,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施持证社工三年倍增计划,持证社工已从两年前的5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200余名,并给予非财政供养人员考试奖补。
规范准入事项“轻车”
严控事项准入。彭山区委社工部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大领域,调整优化镇(街道)职责,明确村(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和工作负面事项。
严抓专项整治。社工部牵头开展村级组织机制牌子和“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规范村(社区)综合设施外部挂牌200余个,清理不由村(社区)出具事项10余项。今年5月,对51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回头看”。
严把常态监管。社工部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负担常态化监管机制,督导落实村(社区)减负重点任务清单,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7个,定期跟踪监测减负成效,及时纠正随意增加村级组织负担行为,杜绝问题反弹。
创新制度机制“畅路”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彭山区委社工部在区级层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镇(街道)层面明确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村(社区)层面由党组织书记定期召集专题研究基层治理工作。
深化“块统条推”工作机制。社工部将镇(街道)“8+4”个办事机构整合为“5+N”平台,实行镇(街道)干部“扁平化”管理,确保“块”上统得起。整合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和区级部门下沉的执法人员力量,落实吹哨报到工作制度,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确保“条”上推得动。
优化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社工部统筹1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镇(街道)、村(社区),并逐步延伸至大型小区,实现无差别受理。科学布局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对接生活超市、快递驿站、卫生室等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既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又增强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
彭山区城中社区开展志愿者表彰活动。
加强统筹调度“聚力”
统筹下沉干部力量。彭山区委社工部设立2个片区功能型党委,并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分别兼任片区党委书记,统筹调配900余名下沉干部,开展镇(街道)对区级部门的考核评议,确保干部力量沉得下去,项目资源统得起来。
借助智慧赋能力量。社工部建成区级智慧治理中心,整合党建、政务、综治、城管等信息资源,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智治体系,实行网格事件“一事一评”闭环处理,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有效减轻基层负担。
凝聚社会组织力量。社工部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各类组织的工作机制,定期召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议事,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对接信息,以“公益+低偿”“公益+市场”等形式引育39个社会组织(企业)到社区开展服务,有效减轻基层工作量。(彭山区委社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