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以创新之笔,绘基层治理新画卷

创新开展基层治理,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从"人工巡检"到"云端智理",数字赋能治理升维。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驱动力。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基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潜在的问题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让基层治理更加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辅助基层工作人员快速处理复杂问题。在杭州,通过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社区的环境卫生、治安状况等,一旦发现问题,系统自动报警,相关人员迅速处理,大大提升了治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推动治理资源向痛点精准滴灌。

从"政府独奏"到"社会合唱",多元协同生态再造。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多元参与基层治理,能够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政府可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企业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持;居民作为基层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其积极参与能够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种“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范式,破解了有限行政资源应对无限治理需求的困局,激发多元主体投入参与社会治理。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刀刃向内流程革命。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温州市推行“民生事项掌上办”改革时,发现78%的老年用户因数字鸿沟未能受益。为此,政府并非简单增设线下窗口,而是开发“语音导航+亲属代办”功能,同步培训4270名银龄助手,使适老化服务覆盖率三个月内从22%跃升至89%。这种以用户需求倒逼流程再造的实践,印证了“治理效能=技术精度×人文温度”的公式,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价值依归。

创新开展基层治理,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它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赶考。既要警惕“技术至上主义”可能导致的治理温度缺失,也要防止多元共治异化为责任稀释。须以“党建引领”为定盘星,以“数字赋能”为加速器,以“人民满意”为度量衡,在守正创新中答好“中国之治”的基层答卷。

(杭州市萧山区靖江街道 王涵冰)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