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描绘乡村发展蓝图的“执笔人”,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其手中的“小微权力”若失去监督,也可能滋生“大腐败”,侵蚀群众的获得感及对组织的信任感。纪检监察机关应织密监督网络,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清正廉洁的清风正气充盈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洁动能。
制度立规,筑牢廉洁履职“防火墙”。制度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骨架”,唯有扎紧制度的笼子,才能为村干部廉洁履职提供坚实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的村级权力监督制度体系,如同打造坚固的“防火墙”,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制度框架。要制定详尽的村级事务管理条例,明确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细化村干部履职责任清单与负面行为清单,划定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给权力规范运行提供“精准导航”,让村干部清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通过完善监督责任制度,明确乡镇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以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协同责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为村干部廉洁履职筑起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
精准监督,校准权力运行“指南针”。基层监督点多面广,若缺乏精准性,就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开展村级监督检查工作中,需找准监督“靶点”,要重点聚焦乡村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惠农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结合廉政风险排查,制定监督任务清单,让监督有的放矢,并通过定期巡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相结合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给小微权力运行戴上“紧箍”。同时,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成为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通过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问题线索进行梳理分析,开展靶向监督和专项整治,确保村干部行使权力始终合规守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科技赋能,激活智慧监督“新引擎”。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为基层监督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可能。善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激活基层监督的“新引擎”。搭建村级权力运行智慧监督平台,将村级财务收支、项目建设、惠民补贴发放等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数据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自动预警异常数据,让隐性问题无处遁形。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掌上监督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参与监督,拓宽监督渠道。科技赋能打破了信息壁垒,提升了监督效能,让监督从“人工筛查”迈向“智能研判”,为推动村干部廉洁履职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常态长效,巩固清廉建设“成果链”。推动村干部廉洁履职,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巩固清廉村居建设的成果。加强廉政教育,通过观看警示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讲授廉政党课、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廉政谈话等活动,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让廉洁理念入脑入心,筑牢村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化监督成果运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印发工作提醒函、监督预警卡、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建立整改台账,跟踪问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监督工作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巩固和拓展村干部廉洁履职的成果。
让清廉之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村干部在权力运行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能绘就“干部清正、村务清明、乡风清朗”的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丘北县纪委 王灵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