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科技事业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科技创新焕发的蓬勃生机,离不开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人才活力的竞相奔涌和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优化环境。优良的生态是创新破土的关键,要不断破除阻碍人才顺畅流动、创新活力迸发的制度障碍,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必要的负担,让他们能沉下心来做研究、啃硬骨头。创新是干出来的。唯有持续的制度松绑和环境优化,方能充分激发蕴藏其中的巨大活力。
激活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与源头。要敢于在基础研究的“深水区”持续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探索未知、挑战前沿,才能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硬核”成果,从根本上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同时,必须打通横亘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无形壁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市场敏锐的需求与科研前沿的探索深度对接、相互成就。只有当人才的智慧深植于产业实践的沃土,创新的活水才能奔涌不息。
扎根产业。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推动产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上。若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产业筋骨,再前沿的成果也是无根之木。科技创新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壮大新兴动能的引擎。面对外部“脱钩断链”的严峻挑战,唯有牢牢掌握科技命脉,在关键核心领域练就“独门绝技”、掌握“真本事”,才能真正把发展主导权握在自己手中。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之果在产业的广阔田野中结出累累硕果,使发展的根基坚如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