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同年6月,浙江省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浙江多地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科学体重管理行动热潮。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体重管理工作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宁波市肥胖俱乐部,作为宁波市首个,也是全国领先开展多学科全流程肥胖人群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整合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通过“科学体重管理这个小切口,破解慢性病防控这个大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先行先试,201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多学科全流程肥胖人群健康管理,通过标准化流程制定、同质化人才培养、数智化模式创新和社区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不同个体打造精细化营养指导、科学化方案制定、全程化心理支持为特色的科学体重管理“宁波模式”,形成“个体化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数智化体重管理陪伴”的线上线下全流程一站式体重管理服务体系。10年来,宁波市体重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减重效果,受到患者赞誉和同行认可,已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市荣誉,前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400余家卫生同行参访交流。
一、先行先试,推行慢性病防治一级预防
2013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宁波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3—2016年)》,统筹构建市、县两级慢性病医防融合防治体系,通过竞争挂牌方式,产生了9个慢性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其中,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宁大一院”)承担了全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口腔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等6大慢性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的职能,鉴于超重、肥胖对多种慢性病发病的影响,2015年宁大一院在国内率先成立宁波市肥胖俱乐部,随后开设了宁波首个肥胖多学科联合门诊,并组建了多学科联合干预团队。
二、团队建设,开展肥胖症精准施策
建设初期,宁大一院即注重团队建设,成立了一支多学科健康管理专家团队,涵盖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胃肠外科、运动骨科、心身医学科、睡眠呼吸科、营养科等临床专家,达35人。同时建立生活方式管理团队,截至目前,有营养师25人,运动师6人,健管师5人,团队规模国内领先。围绕肥胖人群开展全周期、个性化干预治疗技术的研究,采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不断提升管理团队诊疗同质化水平,提升肥胖症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针对不同患者,在标准化管理流程基础上,注重个性化方案制定,做到一人一策,精准管理。
三、信息支撑,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
创新引入社会力量,与第三方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开发体重管理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搭建数字化体重管理平台,做到体重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团队成员给予患者贯穿始终的情感陪伴,最终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肥胖症数字疗法新技术、新系统,通过多年实践和知识积累,医院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健康体重管理模板和系统化SOP。包括12套肥胖专病管理路径、80余套营养处方模板、60余套运动处方模板等。
四、人才培养,助力体重管理提质增效
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基层医生是慢病管理的主力军,就体重管理而言,面对庞大的超重、肥胖人群,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生体重管理技能非常重要。自2013年起,宁大一院以慢病规范化诊疗为抓手,持续开展“基层全科医生慢性病诊疗规范化培训项目”、创新实施“全科门诊”坐诊、医联体分级诊疗专场培训、门诊“师带徒”个体教学、涉外医疗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培训班、托管医院名医工作室、基层慢病管理能力提升等多个类型10余项人才培养项目。覆盖全大市,涵盖医、护、公卫、管理等梯队人员,培养2500多名基层骨干人才,从医疗资源、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效率效果等全方位赋能,帮助基层稳住队伍、留住患者,切实推进分级诊疗。连续5年举办肥胖及代谢疾病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向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输出技术。
五、全面布局,完善体重管理工作体系
2024年10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宁波市卫生健康委于同年12月印发通知统筹推进全市体重管理工作,在宁大一院挂牌“宁波市体重管理指导中心”,负责全市体重管理的业务指导工作。各区(县市)积极响应,相继成立体重管理指导中心,构建起市、县两级体重管理指导体系,健全了业务管理网络,确保将措施落实到基层。同时,宁大一院组建了宁波市体重管理专家委员会,为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科学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宁大一院作为市体重管理指导中心,浙东地区糖尿病专科联盟牵头单位,联合联盟授牌45家协作单位,组建了浙东地区糖尿病专科联盟体重管理学组,学组委员达103人。牵头制定并印发《宁波市体重管理指导中心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浙东糖尿病联盟体重管理学组体重管理规范化诊疗路径》《体重管理多学科门诊建设及规范运行指导意见(二级综合医院版、基层医院版)》等技术方案,旨在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体重管理路径的推广,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体重管理工作。
六、应用推广,宁波模式在基层实践中前行
为了让三甲医院的减重管理成功经验在基层医院也能落地生根,帮助更多肥胖人群,从2023年开始,宁大一院选取几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层体重管理模式成套输出的尝试。在宁大一院指导下,北仑区戚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居民开设体重管理门诊,通过医防融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超重/肥胖这一“多病之源”,引入医学减重理念,启动家庭医生团队多学科强化生活方式联合干预治疗。通过调查、评估、运动、饮食、行为、监测和评价7大模块,围绕3条主线:(1)多学科团队联动,强化家庭医生协作;(2)全方位关心关怀,关注患者生理及心理;(3)全流程管理,实现健康状况从量变到质变转化。形成了“7+3”(戚家山)式健康体重管理模式。对超重/肥胖者建立专属管理群组结合微信小程序,关注肥胖患者的每一餐、每一次运动和每一个不良行为的改变,实时开展线上线下交互指导和干预,实现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截至目前已有267位患者成功减重1446.8公斤,人均5.41公斤,有效改善了血压、血糖、尿酸、血脂等代谢指标,帮助患者延缓了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模式已在全市多个区县推广。
(浙江省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