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时代的考场,群众是永远的考官。纪检干部下基层,既不能当“看客”,也不能做“过客”,唯有以“早为”谋先机、以“有为”显担当、以“善为”求突破,方能在与群众的对话中读懂使命的重量。
争当时代先锋,以“早为”之势拥抱使命。早为,是一种对责任的预判与行动的自觉。纪检干部初到基层,若总以“观察者”视角来看问题、办事情,便容易陷入被动局面;唯有主动迈出第一步,才能在问题萌芽时化解矛盾,在机遇闪现时精准把握。田间的水渠是否通畅、邻里的积怨如何调解……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是检验监督执纪效能的“大事”。纪检干部需少些“等等看”的迟疑,多些“马上办”的果决,深入思考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理清思路、找准方法、细化措施,在躬身实践中感知时代的脉搏,在行动中校准为民的初心,让老百姓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锤炼实干品格,以“有为”之姿深耕细作。基层不需要精致的“盆景”,而需要扎根的“栋梁”。有为,不是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沉淀价值。唯有将双脚真正踩进泥土,才能在与群众的汗流在一起、心贴在一处时,读懂“担当”二字的千钧分量。纪检干部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加强对被监督部门的职能职责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时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和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要求,把自身的知识“小锦囊”不断充实,适时调整监督的策略和方法,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监督工作需要。同时,还要把问题线索分析、谈话取证、报告撰写等琐碎的工作做实,把平凡的岗位做精,让每一个脚印都成为时代的注脚。
创新破冰路径,以“善为”之智开创新局。监督执纪没有“万能公式”,矛盾化解、为民解忧也没有“标准答案”。善为,是在坚守原则中创新方法,在尊重规律中突破困局。纪检干部既不能因循守旧、固守经验主义,也不能脱离实际、空谈创新,而要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日常监督检查如何与巡视巡察、审查调查有机融合?大数据背景下,怎样用信息化手段更好赋能纪检监察工作?这些问题考验着纪检干部的智慧。因此,要善用联合办案、点题监督等新思维破解监督执纪老难题,巧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模型等新工具激活日常办案材料等旧资源,将纪检监察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话语,将顶层设计细化为开展工作的具体路径,让纪检工作打开新局面、实现新突破。
早为者抢占先机,有为者定义价值,善为者开创未来。纪检干部当以“早为”的紧迫感追赶时光、以“有为”的使命感沉淀厚度、以“善为”的创新力突破边界,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间书写一份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答卷。(中共嵩明县纪委 张兆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