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真学真信 常修常悟 实践实干

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要念好“真”字诀、做好“常”字功、扎稳“实”字基,在真学真信、常修常悟、实践实干中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锻造过硬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时刻对标对表查摆问题,切实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成效的重要标尺。

真学真信,铸就政治忠诚。“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刻揭示了学习对作风建设的根基性作用。新时代党员干部须以“真学”为起点,从党史国策中汲取智慧,从党章党规中校准方向;更要以“真信”为归宿,将理论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做到知信行合一。现实中,唯有摒弃“学用两张皮”的形式主义,以“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谦卑态度扎根实践,才能让理想信念之树常青,为作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常修常悟,涵养清风正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敲响了持之以恒的警钟。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需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在慎独慎微中扫除思想尘埃;更需以制度为绳,扎紧权力笼子,织密监督之网。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基层“小微权力清单”,从民主生活会“红脸出汗”到群众监督“阳光问政”,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除积弊,方能涵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政治品格。

实践实干,书写为民答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道出了作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泥腿子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无数党员干部以躬身力行诠释了“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新时代新征程,尤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进车间田头、街巷社区,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更要建立以实绩论英雄的激励机制,让躺平者躺不住、摆烂者无处藏,真正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

(作者:杨明,系北京顺义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