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锐评 | 莫让“谢谢叔叔”寒了少年心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男孩在被“赶”下车时,还不忘说了声“谢谢叔叔”。这是为何?据报道:近日,天津12岁男孩和朋友在暴雨中通过网约车平台打车回家,司机接单后未在软件上点击“接到乘客”,仅行驶两三分钟便以“下一单要超时”为由,把没带雨具的他们放至路边,不仅要求他们取消订单重新打车,还说是“免费带了你们一段”,甚至让支付了4元的取消订单费用。男孩和朋友没带伞,在暴雨中淋了半小时才打到车,回家时浑身已经完全湿透。

一声“谢谢叔叔”和网约车司机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犹如一记重拳叩击心灵、引人深省。在暴雨中故意拒载却不主动取消行程事件的背后,往小说是司机“孩子上车不点‘接到乘客’、因故取消订单”等职业行为上的违规;往大说则是网约车司机道德层面的失德失范,所暴露出的是人性的冷漠。同时要看到,未点“接到乘客”既可逃避责任,又能将损失转嫁给乘客,还是网约车行业日常管理规则的漏洞。

男孩那句真诚的“谢谢叔叔”,不知刺痛多少人的心,引发公众愤慨。网约车平台回应称,“已经核实到司机确因故取消订单的操作,按照规则对其账号处以封禁处罚,实际乘车人为未成年人,司机在接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关怀和基础的保障,取消订单后也未向平台报备,平台深表歉意。”虽处以封禁处罚,但对于问题有没有根治,人们不禁会追问:这个平台封禁能否到另一个平台重操旧业?网约车司机的个人素养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基本评判标准?未成年人独自乘车,遇到这类情况,能否有较好的保护措施或者预防手段?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思考。不仅要从源头上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更要努力填平暴雨冲刷出的信任“沟壑”,切实做到多管齐下,深挖根源、解决问题。

“封禁”只是一个起点,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要做的努力还有许多。作为网约车平台,需提高投诉响应的时效性,不能当“事后诸葛亮”,等到事件被曝光、被关注,才作出正面回应,要第一时间作出科学评判,封禁司机账号之余,积极配合家长的维权行动。同时应在技术上不断研究保护未成年人乘车权益的有效手段,通过增设未成年人“安全锁”、发布未成年人乘车“安全提示”“行为规范”等方法,当行程出现异常时自动触发平台介入,真正让未成年人安全乘车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网约车司机可通过未点击“接到乘客”来逃避拒载责任的情况,平台要实时监测行车全过程,尽力堵塞规则漏洞。应研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定细则,联动全平台、全行业禁入违规司机,让其违规有代价、受约束。同时大力推进行业共治,平台在原有基础上应不断优化派单逻辑,将恶性甩客行为纳入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等。

当然,只有网约车平台努力还不够。广大网约车司机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规守纪,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做有爱心、有温度的司机。广大家长在对未成年人的日常教育中,应及时指导孩子独自乘车时的注意事项,认真核对司机信息,拒绝未到目的地提前下车的要求,如遇侵权行为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为孩子安全、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声“谢谢叔叔”里,有男孩的礼貌与善良,千万莫让这份“善意”寒了少年心。这警醒我们:在愤慨之后、深思之余,一定要谨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未成年人保护没有终点,只有法律保护、行业支撑与社会力量都不缺位并形成合力,才能守护好孩子的信任,保护好孩子的善良,让孩子带着这份信任好好长大成才。

[责任编辑:王卓怡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