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而教育是创新的土壤,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相互依存、彼此赋能,只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才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抢占制高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澎湃动能。

筑牢创新发展的坚实根基。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和人才成长的“育苗圃”,其基础性地位如同大厦之地基。纵观全球创新高地,从硅谷到中关村,无不是依托顶尖学府形成“创新磁场”。目前高校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的基础研究,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策源地”。这片“沃土”既要深耕基础学科“硬实力”,也要培育批判思维“软素质”。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只有让教育回归本源,才能培养出既“顶天”又“立地”的创新人才。

打通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科技作为教育成果的“检验场”和人才价值的“放大器”,其重要性堪比经济发展的“引擎”。我国“嫦娥”探月、“蛟龙”深潜等重大工程,无不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典范。但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存在“论文锁在抽屉里”的困境。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正如钱学森强调:“科技创新不是象牙塔里的装饰品,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火器’。”唯有让科技之光照进产业田野,才能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人才作为教育产出的“结晶”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战略价值如同发展之“活水”。我国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但高端人才“不够用”、技能人才“不好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打造人才高地,需要政策“组合拳”与生态“软环境”双轮驱动。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既要“筑巢引凤”搭建舞台,更要“浇水施肥”优化生态,让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