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是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导火索。唯有以思想自觉筑牢防线、以制度刚性划明边界、以监督合力织密网络,方能彻底铲除侥幸心理的滋生土壤,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筑牢思想防线,校准价值坐标。侥幸心理的本质,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对党纪国法敬畏的缺失。要破除这种心理,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持续深化党性教育和自我革命。通过常态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将“三严三实”内化为行动准则,外化为拒腐防变的自觉。思想防线的强化,需要以“慎微”守住小节,以“慎独”涵养定力,时刻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审视言行,在细微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闸门”。
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刚性约束。制度是遏制侥幸心理的治本之策。侥幸者的投机心态,往往源于权力运行缺乏规范、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必须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压缩“暗箱操作”空间,消除权力寻租的灰色地带。把规范行政审批流程、推进政务公开透明、严格财经纪律等举措,将权力运行纳入法治化轨道,形成“伸手必被捉”的刚性预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既要避免“牛栏关猫”的虚设,也要杜绝“破窗效应”的蔓延。通过强化党纪法规的权威性,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让党员干部在制度的框架下清醒认识到,侥幸的代价不是概率问题,而是必然结局。
完善监督体系,凝聚治理合力。监督是破除侥幸心理的关键屏障。侥幸者常误判监督的盲区,幻想以“天知地知”的侥幸逃避惩处。必须构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的立体化监督网络,让权力在阳光下无处遁形。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异常、强化“八小时外”行为监管、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等举措,形成“全天候、无死角”的监督闭环。监督的震慑力不仅在于事后追责,更在于事前预防。通过早发现、早提醒、早纠偏,将苗头性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使党员干部深刻体悟“莫存侥幸,侥幸即不幸”的铁律。唯有让监督成为常态,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投机者的幻想,织密廉洁从政的防护网。(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纪委监委 朱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