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和产业结构深刻变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迎来了新挑战。鄞州区作为承载浙江省宁波市行政、金融、文教等功能的“都市核心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同时也成了流动党员的流入集聚地。鄞州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主体作用,从党组织管流动党员的“单轮驱动”向党组织为主导、党员为主体的“双轮驱动”转变,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单一、流动党员自身动能不足等问题,实现流动党员“流入变融入、有家更有为”。
(一)“乡音共寻法”精准查
针对流动党员点状分散,流入后不主动报告、不配合排查,党组织难以准确找到的问题,通过上下联动、乡情联结等方式,达人牵头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实现“即到即查,入区入库”。
1.乡音纽带实现“动态入库”。重点挖掘在当地稳定生活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音联络员”,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乡音联络员”依托乡音乡情纽带,用好乡情朋友圈、老乡关系网,借助流动支部、老乡群、联谊会、商圈楼宇、项目工地等平台,传播《给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宣传党员责任义务,最大化发挥“达人找党员”优势,推动“一个带一片”,让流动党员在熟悉亲切的乡音引导下,积极配合流入地党组织的排查工作,更加主动亮明身份“回家”,实现“达人找老乡,一个都不落”。
2.乡情联络实现“精准入库”。“乡音联络员”以乡情联络实现精细服务与科学管理。依托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矩阵与微信小程序,将流动党员按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业特点、流动原因等多维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持续跟踪流动党员,定期开展全面排查,实时更新其流向信息、组织生活参与表现以及党费缴纳情况等关键内容,并精准画像。通过深入剖析,为流动党员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科学、可视化的数据支撑,助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二)帮带纳管双向“纳”
针对流动党员信息不畅、纳管滞后等问题,鼓励流动党员达人以自身为媒介,联结流动党员、党组织两端,协助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党员妥善履行相关纳管职责。
1.达人牵线组织互通。流动党员达人主动对接各镇街整合流动党员资源,对条件成熟的区域,同步参与筹备成立达人支部,并积极推荐选聘合适的流动党员达人担任支部书记。做好与流出地党组织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其身份优势,与来鄞流动党员集中流出地的镇街一级的党(工)委保持常态化的联系沟通,及时推送流动党员相关信息,确保在流入时能第一时间对其开展纳管。同时联动流出地与流入地,与外地驻宁波或鄞州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定期会商,实现互联互通。
2.达人帮带双向奔赴。鼓励流动党员达人发挥人头熟、资源广的优势,以自身为媒介,联结流动党员、纳管党组织两端,牵头成立帮带团,实行“一对一”帮带纳管,为流动党员提供个性化纳管建议,开展暖心化陪同报到服务,落实精准化纳管落地,推动党员和组织双向奔赴,同时协助纳管党支部启动“3天4步走”程序,即3天内,党支部通过“电话打通一次、线下面谈一次、流出地联系一次、支部通告一次”以完成纳管。
(三)包联关爱暖心“联”
针对流动党员纳管不纳心、联系未联心,和流入地党组织缺乏情感连接等问题,通过让达人深入流动党员群体问需问难,定制多样化服务清单等方式凝聚党员心。
1.结对包联关怀。建立支部书记和流动党员达人“1+1”包联机制,全面落实“三到三访”机制,即1位支部书记或达人包联1位困难党员,开展首次主题党日陪到、首次志愿活动陪到、首次党员评议陪到,重要节假日必访、政治生日必访、家庭重大变故必访,定期了解党员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由流动党员达人深入流动党员群体问需问难,梳理形成就业创业扶持、就医就学政策、实用技能培训等需求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在微信小程序上发布“微心愿”项目,主动认领并带领流动党员骨干开展包联帮扶。
2.组团重点帮扶。流动党员达人牵头制定创业就业、困难帮扶等《关爱十策》,并设立鄞州区困难流动党员救助基金。对生活困难、突遭变故的流动党员,组建“达人+同乡+志愿者”的帮帮团,开展“多对一”的帮扶,同时由流动党员达人在微信小程序上发布微心愿开展募捐活动,鼓励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共渡难关,对确有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资金救助,多维度帮助重点帮扶对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四)“领学提能法”长效管
针对流动党员学习碎片化、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注重需求导向,开设“达人课堂”,推广“由流动党员讲给流动党员听”的教育新模式,确保学习不断线。
1.上好流动微党课。结合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知识技能等多元教学模块,流动党员达人主动站上讲台担任讲师。精心备课,将党的先进理论、时事热点以及实用技能知识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为流动党员呈上高质量党课。同时,积极推动学习互助小组的组建,鼓励文艺达人大胆创新,结合自身才艺,自编自导自演《十送红军》《绣红旗》《达人有为 “鄞”你回家》等“文艺微党课”。巧妙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文艺形式,将党的光辉历程、革命精神融入其中,以生动灵活的学习形式,让党课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2.互学实操技能课。技能突出、创业成功、经商有道的流动党员达人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加入“达人师资库”。借助微信小程序,广泛收集流动党员培训“需求单”,精准把握流动党员的实际诉求。常态开展“一库一单”的碰撞匹配工作,根据流动党员需求,合理安排课程与师资。依托区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活动,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向流动党员群体传授实用技能和宝贵经验,助力流动党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五)“引领建功法”赋能用
针对流动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少、实效不够明显等问题,根据达人党员工作岗位、能力特长,开展“组团式服务、小分队建功”。
1.助力基层治理。全面分析流动党员岗位特性、专业特长,根据业缘趣缘,将流动党员编入应急处突、矛盾调解、育儿教培、文化艺术等流动支部,由流动党员达人担任支部书记,书记领头建立服务小分队,与村社进行结对,深入到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矛盾调解、文艺下乡、公益授课等项目中。通过服务站点延伸、达人衔领项目,推出流动党员“达人+”子品牌,打造达人调解工作站、红娘工作室等“1+N”服务品牌体系,引导更多的流动党员助力基层治理。
2.赋能区域发展。充分利用流动党员达人在外地积累的人脉、信息和技术资源,为鄞州引入投资、项目或先进管理经验,通过牵头组织“返乡创业恳谈会”“产业项目对接会”等促成区域间合作,带动就业、助推产业升级。鼓励流动党员达人代表外来人口提出合理诉求,促进相关政策优化。鼓励流动党员达人牵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 叶秋红 吴琰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