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党建论坛】以人才“活水”润泽县域高质量发展沃土

幻灯片-党建论坛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始终将党管人才原则贯穿工作始终,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理念,以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引、育、用、留”全链条建设,着力引来源头“活水”,激发人才活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需求靶向引才,拓宽源头“活水”。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引才围绕需求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盯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靶向发力。大力实施“智汇前旗”工程,探索“项目引人才、人才带项目”路径,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新“小分队”精准对接、“走出去”靶向推介模式,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搭建“招才引智”联盟,依托商会、乡贤协会等纽带,打好“乡情牌”,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信息回乡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畅通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录、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渠道,引导年轻人才向农村牧区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创新模式多元育才,涵养本土“活水”。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积极探索“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联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为本地产业量身定制实用型技能人才。依托“三站两中心”、科技小院等平台,推行“项目+人才”模式,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实用技能传帮带,有效提升农牧民科技素养和致富能力。重视本土人才“蓄水池”建设,举办“鸿雁高飞·共创未来”人才活动周,推动专家人才下沉一线“组团式”帮扶活动,在服务发展中练兵强能。在苏木镇建设人才驿站,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对有潜力、有能力的乡土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让“田秀才”“土专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搭建平台科学用才,激发人才“活力”。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坚持在使用中培养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高能级平台,吸引青年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搭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教育、医疗、科技等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在广袤田野上建功立业。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破除“四唯”倾向,让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尽展其能,真正让人才“活水”在适宜的生态中奔涌不息。

优化生态用心留才,涵养人才“港湾”。引才育才更需用心留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子女入学、户口迁转、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探索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人才工程评选中脱颖而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资金支持。拓宽服务模式,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交流、节日慰问等方式,密切与人才的联系,织密人才服务网络。开发“数聚才智”线上服务平台,推行人才“服务码”,实现政策查询、事项办理“一码通享”。大力选树宣传各领域优秀人才典型,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人才是驱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向未来,乌拉特前旗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和更优越的环境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努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乌拉特前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作者:杨根虎,系乌拉特前旗旗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