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作风之变答好民生之卷

新征程上,基层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既折射党的形象,更决定事业兴衰。唯有构建起党性教育常态化、权力监督立体化、为民服务精准化的作风建设体系,方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作风建设的优异答卷。

常做“政治体检”,激活党性教育源头活水。党性纯度决定作风硬度。创新开展“党性健康档案”制度,运用智慧党建云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心电图”监测,使“亚健康”状态无所遁形。这种将党性教育具象化为可量化指标的做法启示我们新时代党性教育既要传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法宝,更需注入数字化新动能。通过VR技术还原红色记忆、AI算法推送定制化学习套餐、区块链记录成长轨迹,让党性锤炼既有革命传统的“精神钙质”,又有时代科技的“智慧基因”。

筑牢制度堤坝,构建权力监督立体网络。作风问题本质是权力脱缰。针对“小微权力”编制负面清单,开发如“村务清”等APP实现工程招标、扶贫资金、集体资产等事项全流程透明化,使村干部“指尖上的微腐败”无处藏身。这种制度创新揭示出作风建设必须织密“不能腐”的笼子。建立“四议两公开”升级版,融合区块链存证技术。开发公务消费“电子围栏”,自动拦截超标消费。推行“扫码评价”系统,让群众监督直达纪检部门,制度堤坝就能成为遏制作风溃堤的铜墙铁壁。

校准行动坐标,树牢为民服务价值标尺。作风建设的终极考场在民生一线。乡镇干部走村入户,将群众反映的问题生成“数字民情地图”,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基层治理攻坚方向。将作风建设转化为民生实绩的实践印证新时代的作风答卷必须用实干书写。在抢险救灾一线检验担当成色,在乡村全面振兴路上锤炼实干本领,在助企纾困现场磨砺服务匠心,才能真正把“民之所忧”变成“我之所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征程,更需以数字赋能提升监督效能,用制度创新巩固治理成果,让作风建设既有传统底蕴的深度,又有现代治理的锐度。唯有如此,方能以作风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 鲍晓菲)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