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聚焦关键 精准发力

奋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走深走实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既是强国强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支撑。迈入新时代国防动员事业的新征程,必须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重视抓建一体联动、向战备战、宣贯教育等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长效用力、接续用力,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由“量”的增值转向“质”的提升。

健全“统”的架构,提升一体联动“耦合度”。国防动员,动员的是力量,构建的是纽带。既须着眼应战,更要着眼统筹,推动各行业、各系统、各方向动员力量的有机组合。军地共建同下“一盘棋”。贯彻军事战略军地联动机制,以制度化构建国防动员军地高效协调链路,持续健全联合部署、联合行动、联合负责、联合监督、联合考核等方面机制,致力形成军地齐心、合力抓建的生动局面。部门协作织就“一张网”。加强与国动委成员单位的紧密协同,在联合办文、信息互通、要事会商等专项工作中发挥成员单位作用,把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各领域工作统起来抓、合起来建,形成高位推动、多方联动的运行体系。上下贯通拧成“一股劲”。健全用好党管武装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推动国防动员的末端落实,全面激发基层潜力潜能,优化高效精干的基层国防动员力量,系统提高国防动员整体能力。

突出“战”的导向,锻造保障打赢“硬实力”。国防动员因战争而生、为打仗而备。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才能在战场上增添更多制胜优势。砥砺强能,向战训耦合要内力。聚焦“练什么、怎么练、为何练”,构建实战实训、战训耦合的训练秩序,扎实开展重要目标、新型专业保障队伍等实战化演训,让待战状态成为练兵备战的常态,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数智赋能,向平战一体要动力。深化“数字动员”平台建设运用,将资源数据化、精准化、高效化,实现上融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下接基层国防动员单位、横向贯通不同类型动员单位,持续提升动员需求的精度、动员转化的速度,推动国防动员向平战一体、敏捷响应、以智聚优转变。积蓄潜能,向新域新质要活力。常态化开展潜力调查核查,把新域新质力量“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怎么样”等情况做到底子清、数据明,提升潜力援战针对性、时效性和保鲜性。有机整合动员主体、潜力资源和保障对象,积极拓展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通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拓展“宣”的路径,共筑动员建设“同心圆”。国防动员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只有让国防动员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才能催生国防动员新活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精准+覆盖”全域联动。深化“宣教+业务+党建”有机融合,通过结对共建、业务联动、活动合办等方式,推动国防动员工作深度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国动委成员单位、企业、媒体网络、基层单位,形成校地共建、部门联建、政企合建、网络统建、基层领建的“五进融建”工作格局,不断扩大社会覆盖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建好用好国防动员主题公园、宣教馆、“办史馆”等主阵地,聚力打造“一县一特色”地域性宣教品牌,主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参观体验、践学研学等群众性教育活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有效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充分依托报、刊、网、微、端等媒体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社会共识。“时间+空间”融合提效。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月、“9·18”防空警报试鸣日等重要节点,联动开展演习演练、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活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国防动员的积极性。持续擦亮“国动开放日”“小通卫说国动”等宣教品牌,采取“沉浸式体验+精准化教育+趣味性互动”三位一体的模式,让国防动员教育“可看、可触、可参与”,营造人人了解国动、关心国动、参与国动的良好氛围。

(作者:陈如海,系江苏省南通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