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在厉行节约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精神基因。从机关食堂的“光盘打卡”到社区食堂的“小份菜窗口”,从办公耗材的“循环利用”到公共设施的“节能改造”,街道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节约理念,为群众树立榜样,在厉行节约中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能否真正过好“紧日子”,关键在于是否树立起正确的节约意识。当前一些基层地区会议摆鲜花、活动用横幅、办公重包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助长了不正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节约即治理”的新理念,把节约理念与“民生至上”深度融合,深刻认识到节约并非简单的压缩开支、减少消耗,而是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从杜绝“面子工程”到压缩“三公”经费,每一项节约举措都应聚焦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领域,真正用党政机关的“紧”换取民生的“暖”。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先锋模范作用,应始终活跃在节约行动的最前沿。在公务活动中,严格执行接待标准,杜绝铺张浪费,不搞排场、不比阔气;调研考察轻车简从,拒绝“层层陪同”,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活动策划中倡导“简约主义”,用内容创新取代形式堆砌,对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说“不”。厉行节约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推行无纸化办公,非涉密文件优先通过线上流转,减少纸张消耗;落实“绿色办公”标准,下班后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电源,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规范办公用品领用,杜绝一次性纸杯、签字笔浪费,倡导使用可循环文具;优化资源配置,优先通过调剂盘活存量资产,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人民是党员干部的初心所系、使命所在,在节约行动这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攻坚战中,党员干部更应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成为节约行动的宣传者和推动者,通过“三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借助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渠道,向群众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普及节约知识与实用技巧;引导群众树立理性消费观和价值观,摒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鼓励群众从家庭做起,践行适量点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日常节约行为,让节约成为社会风尚。同时,党员干部要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融入节约理念,加强对节约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偏,保障节约行动取得实效。

当党员干部把节约意识融入血脉,将节约行动化为自觉,基层治理就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成为节约理念的传播者、节约行动的践行者、节约文化的推动者,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文化,深入人心,融入日常,从而共同绘就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