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新时代干部教育体系创新建构:师资、课程与现场教学的协同发展

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战略性工程,必须立足时代之需、实践之问,在师资结构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迭代升级授课内容、体系化构建现场教学点,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实践特色、创新特质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兼职师资队伍新生态

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关键在师资。传统干部教育师资存在“体制内循环”现象,亟需打破壁垒,构建开放共享的师资资源池。

拓宽选聘视野,建立“三型”师资库坚持“政治过硬、理论深厚、实践丰富”标准,构建“学术型+实务型+先锋型”三维师资结构。学术型师资侧重理论阐释,可从高校、科研院所遴选相关领域专家;实务型师资强调实践指导,应注重吸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基层治理能手;先锋型师资突出典型引领,可邀请改革先锋、时代楷模、优秀村支书等现身说法。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培训中,可创新组建“党政领导+高校教授+致富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实现政策解读、技术指导、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

完善培养机制,实施“双轨制”赋能计划针对兼职教师“重使用轻培养”问题,建立“理论研修+实践锻造”双轨培养体系。理论研修方面,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参加党的创新理论骨干培训,强化政治素养;实践锻造方面,通过、跟班调研、案例开发、教学观摩等机制,提升其教学转化能力。创新开展“教师进基层”行动,要求兼职教师每年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蹲点调研,形成鲜活教学案例。

健全激励机制,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荣誉”的激励模式。财政部门可设立兼职教师专项补贴,对承担重大教学任务的专家给予课时费保障;鼓励党校、干部学院与高校、智库共建“师资共享联盟”,通过课题合作、学术交流实现资源互通;建立“干部教育名师”评选制度,对表现突出者授予荣誉称号,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打造“顶天立地、精准滴灌”的授课内容供给体系

“内容为王”是干部教育的核心逻辑。新时代干部教育课程需实现“三个转向”: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提升转向,从单一理论向复合学科转向,从普适培训向精准定制转向。

创新“四维融合”内容生产机制推动“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现场体验+互动研讨”深度融合。例如,在碳达峰碳中和培训中,可邀请生态环境部专家解读“双碳”政策,组织学员参观零碳产业园,开展“某地能源结构转型”案例推演,最后以“如何破解本地区减碳与发展矛盾”为题进行结构化研讨,实现从“被动听”到“主动思”的转变。

建立“需求侧驱动”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建立“年度重点+季度热点+月度焦点”的课程更新机制。在干部网络学习平台中,通过分析学员搜索关键词、课程点击量等数据,精准开发“新质生产力解读”“人工智能治理”等前沿课程,使培训供给与需求匹配度持续提升。

建设“点线面结合、沉浸式体验”的现场教学点网络

现场教学是理论转化实践的重要桥梁。需突破“走马观花”式参观,构建教学主题鲜明、体验方式多样、价值转化高效的立体化教学场景。

实施“三色地图”现场教学点培育工程。可按照“红色基因传承”“绿色发展示范”“金色改革实践”三类主题,打造主题式现场教学点集群。在红色教育基地,运用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开发“重走长征路”等沉浸式活动;在绿色发展示范点,建设“双碳”实验室,通过数据可视化展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改革前沿阵地,设置“最多跑一次”改革体验舱,让学员亲历政务服务创新流程。

构建“五步教学法”现场教学模式。形成“前置学习—现场观摩—案例剖析—角色扮演—总结提升”的闭环链条。例如,在“城市大脑”现场教学中,学员提前学习数字治理理论,实地观摩指挥中心运行,分组解剖“城市内涝预警”典型案例,扮演不同部门负责人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最后生成本部门数字化转型方案,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再到“实践认知”的跃升。

打造“没有围墙”的现场教学矩阵。突破地域限制,构建“本地基地+异地资源+云端展馆”的立体化教学空间。可与浙江“枫桥经验”陈列馆、深圳前海自贸区等建立异地合作机制,开发“云上延安”“数字井冈山”等VR教学平台,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共享。积极创新开展“行走的党课”,将城市地标、产业园区、乡村社区转化为流动教学点,让干部在行进中感悟发展脉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委组织部 陈莉)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