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运河畔的烽火岁月,镌刻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本期【红色记忆·抗战印记】带您走进通州平家疃村,透过浮雕、史料与英雄故事,揭开这段荡气回肠的抗战篇章。视频从漕运要道的地理坐标切入,展现平家疃作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触摸“三·二六惨案”浮雕,铭记村民用生命守护抗日力量的悲壮史诗;在王子厚队长雕塑前,追忆游击队从大刀队发展到威震敌胆的传奇。历史回声与当代青年的使命在此交汇,这既是对英烈精神的凝视,更是一场跨越八十年的青春对话。
京杭大运河的水波轻抚过千年岁月,其间积淀了怎样的历史厚重?在大运河北首的通州区宋庄镇,有个被称为“京东最大自然村”的平家疃。村史馆前,“平家疃”“三•二六惨案”的浮雕静默伫立,镌刻着抗日战争时期大运河畔的烽火往事。
平家疃地处大运河畔,村西的中坝河作为潮白河故道、北运河主要支流,自明清便是漕运要道。七七事变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示,1940年底,冀东抗日根据地扩大至潮白河以东地区,平家瞳与河东抗日根据地隔河相依,是河东抗日根据地的前哨,也是向河西敌占区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随后,平家疃成立抗日地下政权,建立游击队,游击队在队长王子厚的带领下,以灵活的战术出奇制胜。奇袭东坝、伏击前赵村伪军、偷袭通州铁桥炮楼等。游击队从最初的七八个人壮大到三四十人,从只有几把大刀发展到四十来支枪,令敌人闻风丧胆。王子厚队长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不幸牺牲于辽宁绥中。村民们将他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村东大堤,让英雄的事迹永远镌刻在故土记忆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平家疃人民在抗日历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45年阴历3月26日,日军对平家疃发动突袭。当天,500多名日伪军逐户搜捕八路军,翻找出给八路军保存的公粮、军鞋等物资,并把全村村民都赶进平家疃后街的一座大院里,四周架起机枪,用刺刀逼迫村民交出抗日人员。村民面对敌寇的刺刀,不畏强暴,拒不回答。敌人便恼羞成怒,大开杀戒,当场烧死和刺杀九名村民,这便是平家疃人民至今难以忘记的“三•二六惨案”。英勇的平家疃人民,在凶残的敌寇面前,用生命保卫了抗日力量。
平家疃惨案没有让平家疃人民被敌人的暴行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惨案发生后,平家疃人民进一步掀起了“打鬼子、保家乡”的高潮,组建了一百多名青壮年的民兵团队。他们积极放哨、警戒,配合八路军和游击队开展破交行动,破坏铁路、公路,切断电线电缆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段浸透热血的抗战历史,是平家疃人民用生命镌刻的精神丰碑。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应当传承平家疃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主动精神,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作者:朱一明,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革命文化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2VSZ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