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让好作风成就好文风

文风反映作风,作风决定文风。作风好,文风就朴实求真,文章才能接地气、冒热气,传得开、传得远;作风不好,文风就不严不实,即便费再大的力气,文章也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只有在作风建设上锲而不舍、常抓不懈,文风才能避免浮华轻佻,引领风尚。

用“勤学善思”的好作风成就“义正辞约”的好文风。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好的文风一定是在大量阅读经典名著、权威言论和优秀理论文章后经过自身内化转化形成的,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多读理论经典,才能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不断感悟其中真理的力量,学习其中良好的文风,提高自己文章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多读历史典故,通过读史增智,将王侯将相的平生用讲故事、引典故等方式融入文章当中,增强文章的鲜活性、可读性和历史性,使作品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历史厚度。

用“求真务实”的好作风成就“实事求是”的好文风。基层是了解国情社情、民生百态的最前沿,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好的文风不仅要有思想深度,更需体现在基层触摸到的情感温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走进基层、贴近群众、摸清情况,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切实改掉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文风。另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用群众的语言向群众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好实际问题,让文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用“精益求精”的好作风成就“臻于至善”的好文风。文如精金,需经千锤百炼。好的文风从来不是信手拈来的敷衍之作,而是对每一个观点的严谨推敲、每一组数据的反复核实、每一处表达的精准打磨。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永葆“字字求精准,句句见真章”的较真态度,以“咬文嚼字”的细致功夫,确保观点有依据、论证有逻辑、表述无歧义,杜绝模糊笼统、似是而非的“差不多”文风。另一方面,要树立“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匠心意识,主动跳出“自我欣赏”的舒适区,多向基层实践问计、向群众反馈取经,在反复修改中剔除浮词套话,让观点在打磨中更显锋芒,让论述在雕琢中更具说服力,以精益求精的作风让文章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文章有价,贵在思想、内容与真情实感。改进文风,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站稳群众立场,以务实作风涵养朴实文风,推动形成优良党风政风。

(耒阳市委组织部 周海鑫)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