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广大党员干部以初心为笔、担当为墨、幸福为纸,在声声叩问中答好民生工作奋斗答卷,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篇章。
答好枝叶关情的初心答卷。初心如磐,方能致远;使命在肩,才能前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今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利好政策变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实景。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以赤子之心躬身实践,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切实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答好枝叶关情的初心答卷。
答好躬身为民的担当成色。“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民生问题有小有大,无论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上下楼之困”,独居老人关于“一餐热饭”的期盼,千里归途照亮回家路的盏盏路灯,还是家门口的养老托育、名校进乡村的教育资源扶持、职业技能与就业机遇的双向赋能……桩桩件件或琐碎、或复杂,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现实利益紧紧相连。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事不避难,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多深入到群众意见大、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放下架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俯下身子,把群众的“家长里短”当作“案头卷”,将百姓的“柴米油盐”视为“心头事”,找准民生工作的“靶心”,不断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民生工程上下功夫,着力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
答好温暖人心的幸福答卷。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从乡村巷道的硬化工程到社区养老的“一刻钟服务圈”,从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到医疗报销流程的简化,每一项民生承诺的兑现,都是丈量幸福的刻度。唯有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才能让群众在获得感中凝聚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听清楚、摸透彻,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解决民之所急、民之所愁、民之所盼的难题,以脚踏实地的干劲办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