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马桥小区位于龙泉街道老城区,是一个承载着200余户居民生活记忆的老旧院落。该小区曾因供水管网锈蚀等历史遗留问题而长期面对用水困难。经过历时一年的供水改造,小区终于告别了“铁锈水”的困扰,实现了从用水忧愁到用水优质的蜕变。而这一改变始于社区党委收到的一条居民建议:“水管锈蚀严重,能否纳入政府改造计划?”
龙泉街道公园路社区深化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通过广开征集渠道、精准施策解题、多元共治转化,汇聚民意民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广开渠道深征集,构建民意汇聚“强磁场”
为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公园路社区广开纳谏之门。社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意见征集网络,统筹商圈楼宇、网格阵地等党群阵地空间资源。在万达广场、街区驿站、小区网格站等显著区域设立了8个线下征集点,同时推广人民建议线上征集二维码,畅通了群众建议诉求的“绿色通道”。通过这一机制,驿马桥小区水改等民生建议被纳入“立办建议”库。社区先后召开了7场“坝坝会”、项目联席会等会议,广泛吸纳民智。针对居民提出的“水管是否存在破坏墙体风险”“明管影响室内美观”等代表性问题,社区组织自来水公司现场调整方案,将明管改为暗管以避让电箱,将点位钻孔的影响降到最小,确保项目符合民意。
靶向施策破难题,锻造民生攻坚“硬拳头”
社区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发动了32名党员家庭带头缴费、带头宣传。通过“一对一”入户讲解政策、“面对面”算清民生利益账,带动居民缴费率从初期的35%提升至100%。针对无主房、法拍房等特殊产权房屋,社区通过房管部门信息溯源、网格员入户核查等方式,成功联系了失联业主30余户,实现了委托改造代缴率100%。同时,社区同步建立了“一户一档”改造台账,确保改造全覆盖、无遗漏。在改造过程中,社区推选了21名热心居民组建自管小组。自管小组带动完成了小区2个微花园改造、12个停车位扩建等“微更新”项目。同时,自管小组同步参与施工监督,提出了管道布局优化等9条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均被施工方采纳。
多元共治提质效,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社区成立了由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15人监督小分队。监督小分队实行“每日巡查+每周通报”机制,每日召开碰头会,将建议及时反馈至街道、部门推动施工单位调整管道铺设方案3次,确保了工程质量零投诉。改造完成后,居民欠费纠纷实现零发生。3名抄表员转型为社区服务专员,小区自管小组升级为常态化自治组织。水改经验总结为《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指引》,并明确了建议征集、议事协商等6个环节的标准流程,收集了后续治理建议23条,构建起了“居民事居民议”的治理新格局。从“铁锈水”到“放心水”的转变,是龙泉驿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龙泉驿区建立了“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指导、信访部门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协同开展、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累计收集各类民生建议1200余条,推动转化为民办实事项目89个,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民生问题46件,形成了“征集—转化—评效”的治理闭环。下一步,龙泉驿区将持续擦亮“驿言建驿”人民建议征集品牌,让更多“金点子”转化为惠民“金果子”,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龙泉驿区委社会工作部 席晓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