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紧日子”与“好日子”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新时代新征程,党政机关如何把握“紧”与“好”的辩证关系,是一道关乎党群关系、国家治理与民生福祉的重要课题。202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划定了刚性约束,立下了“铁规矩”。这一制度安排,背后蕴含着“节用裕民”的施政智慧与为民情怀,是新时代对党政机关作风的有力约束与规范。

“紧”是党政机关的自我约束与担当,是以刀刃向内的压力激发管理优化、服务提质。通过扎紧预算管理的“笼子”,建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刚性约束机制,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同时,靶向整治作风顽疾,明确公务接待“禁酒令”、公车管理新标准、办公用房标准化等具体规范,使节约从“软要求”变为“硬杠杠”。这种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治理逻辑,彰显了党中央以制度建设巩固作风建设成果的坚定决心,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好”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节约的资金可用于建设偏远山区的智慧教室、改善寄宿条件,让山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可用于完善基层村社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也可用于改造老旧小区,让城市更有温度、乡镇更富活力。这种“紧”与“好”的转化,是用政府的“紧”换取民生的“进”,以行政成本的“减法”换取群众福祉的“加法”,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成为滋养民生的“源头活水”。

“紧”与“好”相辅相成。节俭之“紧”,在于从预算管理、开支规范等方面向外突破,建立约束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倡导节约文化等措施,实现党政机关的“紧”;民生向“好”,则是在长期的作风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向内沉淀,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持久践行,并将节约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优化资源配置,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百姓日子“好”,这也是回答“为了谁”这一命题最朴实的答案。党政机关需把握“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关系,带头过紧日子,以“好”涵养“紧”的根基,以“紧”为“好”赋予力量,才能使事业兴旺发达,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