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以改革魄力构筑新时代人才强省

当“煤海”的标签悄然转向“智海”的画卷,当“黑色黄金”的荣光遇见“人才红利”的澎湃,三晋大地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蜕变。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艰巨使命,区域竞争合作不进则退的紧迫形势,都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唯有打造强大的人才引擎,方能驱动山西高质量发展驶入新赛道。

政策矩阵:以系统思维破解人才困局

山西“1+N”政策框架以《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纲,配套出台10项专项政策,构建起涵盖人才引育、评价、激励、流动的全链条政策矩阵。这一体系摒弃了“头痛医头”的碎片化思维,转而以“集团作战”的系统性改革破解人才困局。从省属高校自主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授权,到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制度的创新,再到高层次人才引进“承诺制、容缺审、限时办”的突破,每一项政策都直指人才工作的痛点难点。这种“顶层设计+专项突破”的立体化架构,不仅彰显了改革的锐气,更体现了对人才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改革深水区:以制度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直面“煤炭依赖”与“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山西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在国企领域,允许将引才投入视同利润,赋予科技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权,这一举措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桎梏,让人才价值在市场中得到彰显。在高校领域,下放职称评审权,开辟重大原创成果绿色通道,吸引了海外院士等顶尖人才全职加盟。通过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创新创业基金的杠杆效应,构建起“人才金融生态圈”,孵化出一批“独角兽”企业。这些改革实践,不仅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更推动了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生态营造:以人文关怀构筑人才港湾

人才竞争的本质是环境竞争。从“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到集成技术转化、法律咨询等全流程服务的双创综合体,再到设立“人才荣誉体系”,山西以“硬件配套+软件服务”的双重保障,营造出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这种“安居”与“乐业”并重的理念,让人才既能“安身”更能“安心”。而“大国工匠”纳入顶尖人才支持范畴,体现了对技能人才的尊重与期待。这种以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正在重塑着山西的人才发展生态。

产才融合:以战略眼光赋能转型发展

围绕能源革命、数字经济等战略方向,山西构建起“产业+人才”双向赋能机制。从太原能源科技人才平台的打造,到大同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布局,再到晋城光机电领域的深耕,山西以人才为支点,撬动产业转型的杠杆。这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互动,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催生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人才飞地”模式的探索,则为山西打开了“研发在沿海、转化在山西”的柔性引才新空间。

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是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民族复兴伟业的全局性战略工程。山西以“1+N”人才政策体系为引擎,以改革破局、以生态聚才、以产才融合,驱动三晋大地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这场静水流深的人才变革,不仅为山西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更为新时代的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吕梁市委组织部  李泽峰)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