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衡量党群干群关系、衡量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当前,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开展,这项融合体育精神与地方文化的城市赛事,不仅点燃了群众热情,也生动展现了团结奋进、敢打敢拼的精神风貌。这种状态,正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最需要的政治品格和工作姿态。

勤于“全场跑”,方能在作风建设中行稳致远。球场上没有“观众席”的干部,只有“运动员”的角色。无论是前锋、中场抑或后卫,每位球员唯有全力以赴地奔跑,才能掌控比赛的节奏。作风建设亦是如此,不能只靠制度约束和上级推动,而要靠每一位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持续发力。现实中,少数干部沉迷于“打卡式”履职和“表演型”工作,表面看似忙碌,实则如同机器空转,有的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缺乏深入调研和精准施策,这些现象无一不是作风漂浮的写照,它们与“全场跑”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它要求我们像运动员训练一样,日复一日地打磨自我、提升能力、锤炼意志。唯有将“勤于跑动”的理念深植于心,化为行动自觉,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经受住考验,树立起良好的群众口碑。

善于“传妙球”,方能在作风建设中凝心聚力。一场比赛的胜利离不开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一次改革的推进也离不开部门之间的高效协同。苏超之所以能办得火热、办得有序,正是因为各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平台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这种协作精神,也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当前,少数地方和单位仍存在“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导致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服务群众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和系统思维,过于强调本位主义,忽视了整体利益和群众体验。作风建设既要解决个体层面的问题,更要着眼全局,推动整体效能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一盘棋”思想,像球队配合一样,既要有“我来干”的担当,也要有“一起干”的胸怀,真正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合力。

敢于“射好门”,方能在作风建设中扛起担当。比赛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往往出现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抉择。作风建设同样如此,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有人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党员干部要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勇气,在关键时刻敢拍板、遇到问题敢担当,才能在复杂局面中打开突破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然而,实际工作中,少数干部仍心存畏惧,惧于出错担责,惯于规避挑战,缺乏直面矛盾、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怕惹事”的心态,实质上是一种懒政怠政的表现,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各级党组织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也要加强对干部的正向激励,让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让“躺平式”干部无处藏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马成)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