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乡村全面振兴,承载着让基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殷切期盼,是国家均衡发展理念最生动的实践写照。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宏伟目标,需从兴旺产业、留住人才、改善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乡村迈向繁荣发展的新征程。
产业固本,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产业兴旺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村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更与村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当前,农村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质量堪忧,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唯有主动寻求创新发展,积极与现代科技结合,将农村产品由量转质发展,才能破除当前发展遭遇的瓶颈。无论是浙江莫干山发展农村旅游业,打造民宿经济,吸引外来游客,山东曹县大集镇发展农村电商,带动生产发展,还是贵州丹寨苗族蜡染发展农村文创产业,打造特色IP,生产非遗手工艺品等,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通过与现代科技融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乡村产业必将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人才强基,厚植乡村全面振兴“新沃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人才流向乡村,带动乡村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各地区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首位,与城市相比,农村的优势在于生活压力较小,生态宜居,要善于挖掘乡村特色资源,用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产业优势筑巢引凤,同时乡村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发展模式,要立足于各乡村自己的特色产业,用丰厚的条件吸引高校毕业生、乡村本土人员,让人才在乡村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让人才劳有所获、劳有所得,为乡村带来活力与创新。
生态铸魂,勾勒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环保理念依然滞后,村民焚烧秸秆、村干部盲目引入污染产业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短视行为正侵蚀着乡村发展的根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态宜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宝贵的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农村独特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成发展前景。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既要守护好蓝天净土、碧水清波的生态底色,坚决遏制焚烧秸秆、污染产业等破坏行为,更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创新路径,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真正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中共永康市唐先镇委员会 林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