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余市渝水区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综合运用“机制联抓联管、治安联勤联动、隐患联排联处”举措,统筹各方力量,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全力以赴筑牢汛期铁路安全防线。
运用机制联抓联管
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着力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与联动机制。
精准统筹强部署。召开防汛抗旱暨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汛期铁路安全工作,科学研判汛期雨情水情趋势,精准划定重点防范区段,层层分解责任至职能部门,对巡查发现的、气象预警的或群众报告的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处置”。
清单管理明任务。区护路办牵头,制定并动态完善《渝水区汛期铁路安全防护专项工作方案》和《铁路沿线防汛隐患排查整治通知》,详细列明“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流程,针对路基下沉、边坡溜坍、排水堵塞、树木侵限、桥涵淤积、防护设施损毁等隐患的整治标准、时限要求和责任主体,形成清晰可量化的工作任务清单,确保“照单履职、按单推进、对单销号”。
路地协作优流程。深化“路地融合”机制,建立区护路办、属地乡镇政府与铁路工务段、车务段、派出所“双段长+警长”联动模式,设立“铁路防汛联合办公室”,实行联合办公、联合研判、联合调度。公开区护路办负责人、各铁路派出所所长及工务车间主任的24小时应急联系电话,建立专用微信群、落实“智慧护路”信息共享,实现雨情、汛情、险情、工情、路况信息的实时互通与指令快速直达,确保隐患整治指令“接得住、传得快、落得实”。
应急演练保安全。针对铁路断道、列车滞留、设备水害等极端情况,路地双方共同修订完善《渝水区铁路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及多个专项处置方案,细化不同等级响应下的指挥体系、力量调配、物资保障、交通管制、旅客疏散等环节,组织开展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综合应急演练,并对重点区段进行“双盲”拉动测试,检验预案可操作性,磨合路地协同能力。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专人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绝对畅通,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科学决策、高效处置。
做实治安联勤联动
整合各方巡防力量,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构建全天候、全覆盖、立体化汛期铁路安全防控网络。
专群结合网格巡防。组建“专业力量+辅助力量”汛期铁路联合巡防队伍。核心力量为铁路公安民警、专职护路队员、护路承包志愿者;辅助力量广泛吸纳沿线村(社区)干部、网格员、民兵、平安志愿者及热心群众。按照“定人、定段、定时、定责”原则划分巡防网格,明确责任区段,对辖区内所有铁路桥梁、涵洞、隧道口、高路堤、深路堑、地质不良区段、过水路面等关键部位,实行“雨前加密巡查、雨中重点盯守、雨后全面复查”弹性工作制。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对重点部位实行“两人值守、严密盯防”。
科技赋能智慧防控。在铁路沿线防洪看守点、易积水路段、山体滑坡隐患点增设高清视频监控,接入区级“雪亮工程”平台和铁路部门监控系统,实现“视频巡控+人工巡查”互补。同时,运用无人机对人工难以到达的复杂地形区段进行定期航拍巡查。推广使用智能水位尺、边坡位移监测仪、雨量自动监测站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关键参数实时采集与自动报警。
宣教并举群防群治。深入开展“铁路安全宣传月”“防汛知识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制作通俗易懂的铁路防汛安全知识折页、海报、短视频,通过村(居)委会宣传栏、社区电子屏、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中小学校主题班会等方式,重点宣传“铁路保护区内禁止取土、挖沙、种植高大作物、堆放杂物”“发现铁路险情立即报告”“禁止破坏铁路防护设施”等内容。在铁路道口、跨线桥、人口密集区段设置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和宣传标语,采取有奖举报激发沿线群众参与护路联防积极性,营造“爱路护路、共保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推进隐患联排联处
坚持问题导向、关口前移、多部门协同联动,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整改。
专班运作协同排查。成立由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住建、铁路工务、铁路公安等部门参与的汛期铁路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会商、联合巡查、信息共享、问题交办、督查督办的工作闭环。如,交通、铁路部门重点排查线路本体及附属设施隐患;水利、自然资源部门重点研判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风险;应急部门统筹协调抢险救援准备。
动态监测精准预警。与市、区气象部门建立“直通车”联系,第一时间获取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建立“气象预警、会商研判、风险提示、应急响应”联动链条,利用水文监测站点数据,动态监控沿线河流水位变化。如,预测强降雨影响时,立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和巡防人员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单,提前预置力量,做好防范准备。
源头治理建好物防。对排查出的排水沟(渠)淤塞、破损问题,及时组织清淤、疏通、修复或新建;对存在失稳风险的边坡区段,采取喷锚支护、挡墙加固、截排水等工程治理措施;集中清理保护区内影响行洪或可能倒伏侵限的危树、危竹;在危险道口、人行过道、易攀爬区段加装、修复或升级防护栅栏(网);在路堑边坡、桥头、隧道口等关键位置增设醒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储备足量防洪片石、编织袋、木桩、铁锹、照明设备等抢险物资,确保分布合理、调用便捷。
闭环管理高效处突。对排查发现和监测预警的隐患,建立“一处一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措施和时限,实行“动态排查、及时上报、分级分类、限期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如,一般性隐患立查立改;工程性、复杂性隐患制定专项方案,明确阶段目标限期完成;强降雨引发突发险情,由路地联合巡防队伍或属地乡镇应急小分队第一时间先期处置,控制险情发展,同时上报专班调集专业力量彻底整治,确保隐患不过夜、风险不累积。(新余市渝水区护路办 习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