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以日新月异的迅猛势头抢占快速发展的制高点,从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都彰显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审时度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致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关键课题。
一、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整体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加速推进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高质量发展强调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这一内在要求,决定了当前的汽车产业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属性。一是产业不断升级。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二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汽车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三是保障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注重绿色、低碳、环保,有利于推动汽车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强化政府监管与行业引导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因此,必须加大政府监管和行业引导力度,使其尽快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汽车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大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建立健全汽车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施全链条质量追溯,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安全需求;通过要求车企公开产品性能、配置、价格等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便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
其次,要优化竞争环境。引导车企根据自身优势,开发特色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鼓励差异化竞争,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国内车企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品牌共建,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国际竞争力;建立健全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测、预警和查处机制,对恶意降价、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其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致力科技创新。政府应出台更多激励政策,特别是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领域,鼓励车企增加研发投入;构建创新生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加大汽车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为汽车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值得欣慰的是,在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比亚迪和吉利汽车两家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比亚迪确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的战略思维,坚持自主研发并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推出了多款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型,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他们还注重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使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吉利汽车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生产线、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措施,实施全球化战略下的高质量发展,先后收购了沃尔沃汽车、莲花汽车等国际知名品牌,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确保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证明,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和激烈竞争,我国的汽车产业只有审时度势,尽快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才能实现做优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这不仅是对当前汽车行业问题的有效应对,更是对未来挑战的主动布局,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作者:郝峻岭,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党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