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晋源区:汾河盐碱地上崛起现代农业“样板间”

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段的汾河盐碱地上,一场由科技与机制创新驱动的“土地革命”,正将昔日白茫茫的盐碱滩涂,蜕变为生机盎然、亩产超2万斤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谱写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荒滩新生:从“不毛之地”到“植物梦工厂”

王郭村智能温室里,红颜草莓如红玛瑙垂坠枝头,甜瓜藤蔓攀援而上,空气中氤氲着清甜的果香。76岁的村民轻抚草莓叶片,感慨万千:“过去这里芦苇比人高,建筑垃圾堆成山,种一茬亏一茬,谁敢想能有今天?”

王郭村1000余亩盐碱地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拦路虎”:三条河流交汇导致地下水位高,土壤盐分超标,传统种植屡屡失败。转机出现在2024年,返乡创业者邓万杰携团队扎根荒滩,开启“改天换地”征程——清运垃圾20万立方米,挖设排盐碱沟渠15公里,旋耕施肥80厘米深,最终建起300亩智能恒温棚。

“要在这片‘死亡土壤’上种出希望,必须向科技要答案。”邓万杰团队以玉米芯、菌棒、有机粪肥为原料,研发出有机质含量达18%的无土栽培基质,相当于普通土壤的6倍养分。配套净化水设备、生物菌群技术和智能环控系统,打造出恒温恒湿的“植物梦工厂”:温度误差控制在±0.5℃,水肥循环利用率超90%,20余种益生菌群构建起天然防护网,彻底告别土传病害。

技术总监段晋荣轻点手机,棚内参数实时跳动:“草莓挂果周期缩短至60天,亩产突破4000斤。”如今,第一茬甜瓜已上市,村民白要忠的大棚年收益预计达8万元,他笑着说:“这瓜秧子爬的,可不就是咱的致富路嘛。”

机制创新:“农户合伙人”激活共富密码

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农户合伙人”模式释放的制度红利。邓万杰团队创新推出“六统一”服务:统一种苗供应、农资采购、技术指导、品牌包装、质量检测、市场销售,农户只需专注种植。更颠覆性的是“0成本入驻”机制——大棚免租金、农资先使用后结算、技术包教包会,让农民轻装上阵。

“以前种草莓愁销路,现在只管种好就行。”合伙人陶利全曾因大棚租金高企被迫外出打工,得知爱农家庭农场的“0元入驻”政策后,他一口气承包了3个大棚。在科技合伙人的“传帮带”下,他迅速掌握水肥一体化操作,种出的草莓直供高端商超,年收入突破20万元。

通过推行合伙制模式,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质变。“不靠天,不靠地,靠科技,依靠农户合伙人机制,激发了积极性,生产关系发生变革,释放了生产力,让农户心无旁骛从事生产种植,解决了生产端的造血问题。”邓万杰说到。目前,农场已带动20余户农民成为合伙人,山西农大专家团队常驻指导,推广“冰激凌甜瓜”“普罗旺斯西红柿”等新品种,实现增产30%。

全链突围: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

“特色化、产业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打造从育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邓万杰没有止步于大棚种植,带领团队精心打造“爱农大妈”品牌,严把生鲜产品检验检测关,搭建起“育种-种植-加工-冷链-销售”全产业链,建成现代化智能温室500亩,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加入合作体系。

凌晨4点,印有“爱农大妈”标识的冷链车队整装待发,直供太原及周边50余家企事业单位食堂;抖音直播间人气火爆,主播穿梭于藤蔓间,实时展示采摘过程,为农场引来一波又一波的采摘游客,都市农业与乡村旅游渐成气候;二期工程如火如荼,5万平方米的联动育苗棚火热开建,20栋日光节能温室拔地而起,精深加工车间已完成规划设计。

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志鹏透露,该项目已纳入太原市“菜篮子”重点工程,年供应优质蔬菜2000吨,带动人均年收入增长45%,更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鲜活样本。“未来将打造‘农场+加工+冷链+电商’综合枢纽,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今年将继续发展设施蔬菜,扩大联农带农效应,构建‘农场+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综合枢纽,拓宽村民家门口就业渠道,助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稳产增效。”对于这条产业链未来的发展,邓万杰和他的合伙人们信心满满。

汾河奔涌,见证沧桑巨变。从《诗经》中的荒芜沮洳,到今日的绿野飘香,晋源区以科技之笔、机制之变、产业之力,正在母亲河畔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丰收赞歌。在这片被重新唤醒的土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答案,正随着甜瓜的藤蔓不断延伸……(杨润德  崔莉霞)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