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成都市的指导下,龙泉驿区针对传统物业模式中物业服务不够透明、居民与物业不够互信等问题,探索推广“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在小区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建立小区共有基金、开设双密码公开账户、编制开放式预算”三个核心步骤,以信托契约重构了物业、业委会与业主之间的监督制衡机制。目前,已成功推广落地“信托制”小区26个,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多元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信义治理模式,实现了物业缴费率提升、矛盾纠纷率下降的良好治理效果。
龙泉街道驿河社区组织开展“信托制”物业学习交流活动。
党建为先 夯实推广“信托制”的治理基础
龙泉驿区根据全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统一部署,实施“信托制”物业提质扩面专项行动,明确7个方面10项工作任务,通过“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强保障”等工作流程,抓实推广“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的前端工作。目前,在26个拟建“信托制”小区全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其中20个小区单建党组织,占比77%)。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分别开展摸底调研、制定方案、宣传动员等工作,通过“坝坝会”“邻里议事厅”等方式实现宣传覆盖率100%。例如,龙泉街道驿河社区在龙锦小区成立党支部,由党支部牵头推动完成新一届业委会组建,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坝坝会23次,成功宣传推广导入“信托制”物业。西河街道跃进社区抽调社区党委骨干、老支部书记等,在舒欣佳苑小区成立社区第八临时党支部,为该小区引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要件为本 规范推广“信托制”的制度框架
龙泉驿区参照成都市的做法,制定了《龙泉驿区信托制物业服务合同(范本)》,从合同上明确了“信托制”的法律委托关系。同时,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指导业主通过业主大会会议表决,将物业费、小区公共收益归集到一个业主共有的资金池,建立小区共有基金,以信托方式委托“信托制”物业企业进行管理使用,用于小区的日常管理。目前,26个“信托制”小区全部按要求开设具有独立双密码的公开账户,上线成都市“信托制”物业信息公开平台,实现了全流程透明化监管。此外,社区、小区党组织还搭建了议事平台,组织业主、业委会和物业企业等多方主体,按年度共同参与编制小区开放式预算,赋予业主对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资金预算方案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自治为魂 深化推广“信托制”的治理效能
“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治理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归还给小区业主,真正以居民自治做实人民当家做主。龙泉驿区通过健全“信托制”小区的自治组织体系,推动12个“信托制”小区成立业委会,推动17个“信托制”小区共计成立不同类型的居民自治小组32个,全覆盖搭建社区、业主、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爱邻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协商议事、志愿服务、邻里活动300余次,不断凝聚多元合力,切实做好建成“信托制”小区的“后半篇文章”。
此外,龙泉驿区还联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柏合街道国一剑桥等“信托制”小区集成“协商议事厅”功能,增设人民建议征集点,实现业主建议就地协商转化,解决小区机动车停放、人车分流等痛点问题6个。龙泉驿区通过打造业务、行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推动构建“本地专业化、专业本地化”的“信托制”良性发展生态: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研讨、参访学习等方式,开展“信托制”专题培训10余次,覆盖1000余人次,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能;培育引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领域专业社会组织3家、物业服务企业(社会企业)5家、第三方支持机构1家等行业力量,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在“区—街镇—村(社区)”三级打造一体化支持赋能“信托制”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咨询、督导等服务,为持续推广“信托制”提供服务支持。
通过几年的实践,龙泉驿区26个“信托制”小区中,14个商品房小区的物业费平均缴费率从76%提升至92%;8个自建小区、安置小区停车费缴费率从85%提升至100%,物业服务费社区兜底金额下降10余个百分点;4个军工小区、家属区等其他类型小区的物业费平均缴费率提升至97%。据12345、法院和信访数据显示,26个“信托制”小区的物业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7%、无一例物业合同诉讼案件,居民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下一步,龙泉驿区将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健全完善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街镇社区负责的一体推进“信托制”物业管理服务的协同工作机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探索,激活小区治理内生动力,为全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龙泉驿区委社会工作部 蒲科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