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抗战精神·薪火相传】以抗战精神之魂 答时代复兴之卷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溯八十年前的伟大胜利时刻,当民族存亡面临空前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华儿女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面对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与复杂挑战,这份以鲜血和信念铸就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作答时代问卷最深沉、最磅礴的力量源泉。

巍巍老山界,悠悠红军情。湘西南的城步苗族自治县,这片浸染着热血的土地,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抗战史诗。蓬瀛村摇曳的马灯,曾照亮红军夜行的崎岖;莲花桥激荡的枪声,至今回响着阻击战的壮烈;茶园村木墙上“取消一切高利贷”的标语,字迹依然如新,无声诉说着人民军队的初心。这些凝固的历史坐标,既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的鲜活见证,更是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的精神富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城步深知,传承抗战精神必先筑牢历史根基。从蓬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的修缮,到莲花桥红军烈士墓的祭扫;从百岁老人阳秀姑讲述的“红军教唱红歌”往事,到《一张借条》《一条棉裤》等红色故事的深度挖掘与系统整理,城步始终以敬畏之心守护红色遗产。城步将60余位离退休老干部、历史亲历者纳入“红色文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先后组织 6 批 120 名红色文化讲解员开展集中培训,创新打造“现场讲解+重走长征路”的沉浸式课堂。当各族干部群众在红六军团西征旧址聆听那穿透时空的讲述,尘封的历史便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化作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与融入血脉的信仰滋养。

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与时俱进的再创造。城步在红色教育中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智慧:将红色史诗巧妙融入悠扬的山歌文化,创作《老山界之路》等歌舞剧,让传统艺术成为激荡人心的精神载体;各乡镇开辟“红色荣誉室”“退役军人风采宣传栏”,让现役与退役军人成为身边可感、可学的“活教材”;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六进”活动,将抗战精神融入领导干部“军事日”体验,有效实现了教育模式从“被动输入”到“主动内化”的深刻转变。尤其在数字时代,城步绘制红色教育路线图、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用“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立体矩阵,让抗战精神突破地域限制,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传承抗战精神,最终要落脚于践行初心使命、增进人民福祉的伟大实践上。城步创造性地将红色资源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蓬瀛村擦亮“红军村”品牌,民宿经济风生水起;下团村融合“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新业态;南山牧场将“108将”艰苦拓荒的传奇,淬炼成驱动产业发展的精神内核。一条“红色旅游兴村、特色产业富民”的康庄大道由此铺就。这种从“精神富矿”向“发展动能”的成功转化,正是对抗战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核心内涵最有力、最鲜活的当代诠释。

站在老山界的山巅回望,当年红军战士果腹的草根已化作漫山茶园,宿营的屋檐下已崛起特色民宿。城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抗战精神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民族血脉、驱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当红色故事成为乡村发展的“金名片”,当革命旧址成为铸魂育人的“活课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苗乡县城的华丽蝶变,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传承中走向复兴的精神缩影。以城步为镜鉴,让我们在铭记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开创未来,让抗战精神的火炬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作者:申太阳)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