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答好“开门教育”必答题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就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着眼解决影响百姓舒适度、满意度的歪风积弊,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新征程上,只有坚持心系群众、情系百姓,少些“自我感觉”、多些“群众感受”,在担当作为上下真功、在服务群众上见实效,才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更好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自延安时期以来,我们党每一次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都注重走好群众路线,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是其中重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意见、真实接受群众监督、真情回应群众期待,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多听群众声音。只有真正把群众“请进来”、让百姓“坐下来”,才能在互动交流、推诚相见中受触动、得启发。要“走出去”问需于民,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扑下身子听“家长里短”、走进家门看“柴米油盐”,通过召开代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社会管理服务的真实情况、详实资料,才能进一步厘清难点、找准痛点、疏通堵点。要“请进来”问计于民,多让百姓提提意见、找找问题、谈谈看法,利用政务热线、网络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找实作风问题深层“病灶”,最大限度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土办法”“金点子”挖掘出来、汇聚起来,更好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学习教育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多解民生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问题找到了、诉求倾听了、办法想好了,关键还在于能否抓好落实、解决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梳理纳入整治的事项,要区分主要矛盾和轻重缓急,短期内能解决的,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一时间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紧盯不放、狠抓到底,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清单化公布整改措施、摊牌式亮出阶段成效,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松手。同时,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让老百姓拥有可感可及的获得感;也要善于久久为功,多做一些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让老百姓最终受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以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过硬作风让广大人民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多请百姓评价。学习教育有没有成效、作风问题有没有解决、民生实事有没有办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感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开门抓整改,多请群众“阅卷”、多让百姓“打分”,通过设立整改专栏、成效晾晒等方式及时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对群众满意的实事,逐个“销号清账”;效果不理想的事项,坚决“返工”“补课”,决不搞“面子工程”、决不留“半拉子工程”,督促党员干部说到做到、做就做好。政贵有恒,治须有常。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都坚决纠正,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党心民心凝聚得更加紧密。(作者:刘鑫)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