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龙丰街道“四坚持四推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龙丰街道在“四坚持四推动”中,锚定“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幸福街道”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街道地区生产总值由2021年83.36亿元跃升至2024年100.3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成功迈入百亿镇街行列。

龙丰街道成立于1991年,辖区面积51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委会,常住人口约13万人,流动人口约4万人。街道地处惠州市西南大门,长深高速西南出口、惠州火车西站、惠州市汽车客运站、惠州市南线汽车客运站、高铁龙丰站等交通站点密布,是惠州交通枢纽要地,畅达粤港澳;有“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更罗浮”的惠州西湖,又有古八景“水帘飞瀑”所在地红花湖、“榜岭春霖”所在地高榜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域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第七十四集团军医院、惠州市第八中学、惠州市第五中学金峰校区、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广东省一级小学)金榜分校(辖区共7所小学)、中共惠州市委党校、惠城区委党校等机构所在地,为龙丰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提供了优质服务。

坚持激活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从跨越百亿的发展,龙丰充分利用惠城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区位优势,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辖区群众和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同时坚持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谋划“新”举措,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注重以老呈“新”。龙丰是惠州“工业老区”,位于龙丰辖区的鹅岭南路是惠州工业大项目建设的起源地,然而随着“退二进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转移大潮成为街道面临的一大难题。龙丰的做法是充分利用丰厚的工业底蕴,唤醒“沉睡资源”,大力推动鹅岭南路沿线闲置厂房升级改造,把皇冠制罐老厂房成功打造为“全市首家一站式体育综合体”顽猴运动空间,并在“TTK”旧厂房、老汽车客运站接续推动TCL博物馆和520喜庆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重建鹅岭南路昔日繁华。

注重以数聚“新”。把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商贸服务业作为街道重要的支撑产业,形成了以酷友网络科技为引领的电商产业圈,助力酷友2024年实现年销售额达172亿元,比2020年增加70亿元。

注重以育促“新”。重点以现有嘉士伯啤酒、菲安妮皮具、恒大新材料等传统规上工业企业为“领头羊”,以培育伟思科技、永静速冻、健立科技等高质量企业为创新引领,以驻地的惠州连平商会、惠州湖南商会等平台为投资牵引,推动招商引资,打造“龙丰制造”品牌。目前,街道有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超亿元企业19家。

坚持市区一体,推动街区融合有品质

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发展理念,全力加快城市更新,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完善基础设施。保质保量完成了党校南路道路完善工程、广汕高铁、赣深高铁等一批项目征收任务,为市区交通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提升第一时间提供了用地保障。同时完成西出口、南出口改造提升工程,使两大城市出入口沿线环境面貌得到质的提升,向来往城区的群众展现出更好的第一印象。

优化城乡环境。先后推动完成龙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办公大楼建设、4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以及36个老旧小区改造、6个惠民空间“微改造”;2024年,通过新建、服务结合的方式,全面完成“七个一”建设,在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的支持和市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后的“美丽示范主街”鳄湖路融入东坡文化IP,整洁、通透、美观,成为了群众畅游西湖的绿色生态文旅步道和休闲打卡点。

坚持三产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创新实施“五共五联”工作机制,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精心描绘景美民富的“富村山居图”,实现村组集体收入达1000万元。

“以山为宝”发展本土特色产业。以东道羽茶里王国为龙头重点培育铁观音茶叶产业,打造了1200亩茶叶产学研基地;在山里头农场为农业企业进行多渠道引流,打造的“晒秋”活动成为了本土的一张民俗文化旅游名片;同时,因地制宜打造了铁观音茶、蜂蜜酒、客家酿酒、龟苓膏、特色菜等本土农产品特色品牌。

“以工补农”推动工农共同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向乡村延伸,累计在共联村引进规上工业企业9家、总产值达15亿元;成功把一乐食品打造成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引进恒润鑫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每年为村组增加集体收入115万元。

“以文促旅”提高文旅融合品质。充分利用西湖、红花湖、高榜山旅游资源,挖掘东陂文化内涵,赋能本土特色登山文化,把共联村作为配套西湖旅游景区的优势区域,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成功引进凤鸣谷农业生态园,以“绣花功夫”打造了环西湖景区“七心园”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近郊周末游”示范带。近年来,西湖旅游景区(含红花湖、高榜山)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龙丰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固本强基,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了一批过得硬、敢担当、勇开拓的党员队伍。

完善服务阵地建设。打造了辖区群众和机关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最多、最喜欢来打卡的全市“十佳”党群服务中心,并把“红心驿站”建到了景区、老旧小区、公租房和流动党员之家。

加大物业小区治理。创新实施小区党建“六个一”模式,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并获得惠州市基层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优秀案例三等奖。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自湖畔新城小区创建为惠城区“党员回家,服务万家”工程先进示范小区以来,先后与11家单位共建共驻,组建小区实体党支部,带动小区物业、共建单位等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1.3万群众在家门口受益;发动共建单位链接社会爱心力量,帮扶困难家庭102户;“回流岛”回流物资19批次,帮扶困难群众263人次;帮助社区解决小区周边路面破损问题、脏乱空地“变身”为休闲运动场所、停车场出入口常年积水等群众身边“微实事”127项,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龙丰样板”。

强化党员素质教育。通过“建、管、用”三措并举打造了全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和全市“十佳镇街党校”。结合市委、区委党校在属地的资源,培养党员干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龙丰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