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社会治理 > 要闻聚焦 > 正文

“三部多员”统筹联动 打造基层治理“红升样板”

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中,伊春市伊美区红升街道党工委紧扣“三部多员”工作体系搭建,通过资源整合、机制优化、凝聚合力,构建起多方联动、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服务效能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红升样板”。

三级联动,打通纵向治理“主动脉”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落实从上到下“一镜到底”,依托“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延伸,推动治理资源纵向贯通,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社区末梢;坚持党建带群建,推行“需求发现—资源整合—问题解决”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统筹整合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建联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构建“专职队伍+志愿力量+专业智库”的治理矩阵,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对网格巡查、居民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类分级管理,简单问题由社区网格队即时处理,复杂问题通过三级联动平台“吹哨”相关部门协同解决。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满意度均达到98%以上,真正实现了民生小事在“家门口”快速办结,做足做好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

多员协同,激活横向共治“生态圈”

专职力量,精耕细作的治理尖兵。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化身基层治理“侦察兵”,以“一日双巡”工作机制为抓手,借助“天大的小事记事本”广纳民意,依托“民情直通车”快速响应诉求,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高效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力量。

志愿力量,精准触达的服务先锋。持续整合在职党员、党建联建单位等多元志愿力量,孵化“有事找老潘”“老爸老妈防诈团”等特色服务品牌,精准对接群众个性化需求;培育“七彩林都”“森林学坊”等志愿服务队,通过古典舞、非遗蛋雕等特色课程服务群众190余学时,推动服务资源精准落地,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银龄力量,矛盾化解的调解能手。将“四所一庭一中心”融入治理体系,打造“银龄调解”特色品牌,由退休教师、民警等组成的“五老调解队”,运用“三步调解法”成功化解41起物业纠纷与家庭矛盾,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让银龄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

新业态力量,隐患排查的流动哨兵。辖区快递员化身“流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17处安全隐患,依托“积分兑换”机制充分激发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现新业态群体与基层治理的双向赋能。

专业力量,精准赋能的守护使者。辖区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组成“希望羽翼”,积极开展“护苗行动”,为12个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扶,心理疏导满意率达100%,以专业力量为特殊群体保驾护航,提升基层治理的专业深度。

场景创新,打造特色治理“新引擎”

锚定“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发展方向,以“治理有方,幸福有光”为理念指引,以“全龄共享,幸福同行”为行动指南。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需求,通过场景化构建、精细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三大路径,打造特色鲜明、覆盖全龄的基层治理新样本,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同步提升。

构建“五色服务矩阵”。升级“民意直通车”为“五色服务窗口”,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群众诉求响应体系,实现服务精准对接,累计响应群众诉求20余件。

迭代升级“暖蜂驿站2.0”。聚焦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业态从业者实际需求,打造“暖蜂驿站2.0”,集成休息、充电、隐患上报、技能培训等功能,日均服务新业态群体30余人次。

创新设立“银龄治理学院”。链接开放大学等资源,探索建立“银龄治理学院”,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模式,培育老年调解员、政策宣讲员等社区治理骨干力量,让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伊美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任编辑:于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