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免费收看有线电视”“高效发展现代农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2025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条条惠民政策传递出热气腾腾的“民生温度”。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热度词”转化为了百姓家门口的“实在事”,这份“看得见”的关切、“摸得着”的实惠,将一份份民生愿景变为了幸福实景。
惠民暖心 旧房焕新
走进交城工商小区,原先斑驳脱落的墙面被粉刷得焕然一新,破损坑洼的路面被浇筑平坦,杂乱缠绕的“蜘蛛网”管线也被规整有序,整体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净畅美”的蝶变。与此同时,居民楼外加装了全新的电梯设施,有效解决了居民“爬楼难”的问题。
已有三十年的石油小区宿舍,近年来基础设施老化,各种问题日益凸显,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此次与交中南宿舍、五金厂宿舍等老旧小区一同被列为改造项目。根据小区特点,改造工作或对小区地下的雨污管网进行全面摸排、整改和升级,或进行小区防水层升级改造和地面翻新工作,让老小区重焕新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在改造前广泛征求了居民意见,根据居民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改造方案,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改造成果。”交城县住建局村镇股股长花俊杰介绍道。
为切实提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交城县住建部门携手街道、社区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对辖区2023年、2024年改造的22个老旧小区开展“地毯式”调研。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遇到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符等问题,采取现场办公、一事一会专项研讨等措施,确保改造工作高效推进、质量达标、群众满意。截至目前,涉及22个老旧小区的屋面防水、保温等工程已完成改造项目的98%,市政工程供热、供水、污水、雨水管网完成改造项目的70%,老旧小区改造附属工程(如车位、电动车棚、安防措施等)已做好进场准备。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焕新,更是幸福生活的重新书写。
实事为民 幸福万家
“居民免费收看有线电视”是交城县2025年“五件民生实事”之一。自该政策落地实施以来,交城县积极行动,通过多项举措扎实推进业务办理与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办理效率,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切实将这一民生实事办出实效、办出温度。
工作人员进社区宣传并提供有线电视免费安装服务。
交城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业务大厅内,前来办理免费有线电视开通业务的居民络绎不绝。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耐心地为每一位居民解答疑问、办理手续,手中递出的机顶盒传递着浓浓的暖意。
为了让更多居民享受到这项福利,交城县融媒体中心精心部署。在硬件设施方面,对有线电视传输机房进行高清化升级改造,同时全面优化升级有线电视网络,有效提升了信号稳定性和画面清晰度,实现108套数字节目高清传输,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视听享受。在服务保障方面,交城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加大技术维护力度,强化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各项服务稳定、高效运行。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区域划分为多个片区,为居民提供从入网办理到线路排查再到安装调试的全流程上门服务。
当机顶盒的微光映亮万家窗棂,108套节目里跃动的不仅是视听盛宴,更是从政府工作报告铅字间淌出的民生暖意。
科技赋农 拔节生长
飞驰的无人机穿梭田间,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银白的地膜在夏日的阳光下折射光泽。进入小麦灌浆期,交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利用田间课堂和培训会相结合的形式,为农户提供抗旱保春播、小麦“一喷三防”虫口夺粮、农业保险等知识和技术指导。
无人机“飞防”为小麦丰产“护航”。
田埂间,农技人员围绕小麦叶片生长、穗粒上病虫害残留、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种植户们能听得懂、用得上的“田间智慧”,并现场示范操作技巧,帮助种植户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务实的讲解让农户受益匪浅。
交城县农业农村局专业人员将技术指导送到田间地头。
技术赋能已成为交城县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密码。从田间地头的“手把手”教学,到农业生产托管的创新种植模式,科技力量正全方位融入农业生产的肌理。
“今年,我村采取‘1+N’技术模式,实施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项目,主要种植1000亩玉米,可实现粮油单产提升,能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交城县夏家营镇段村党总支书记李宝生言语间满是自豪。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彰显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全面进步和科学管理的智慧,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如今的科学种田是交城县高效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加厚高强度地膜覆盖、全生物降解膜使用,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向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转变。“下一步,我们将科学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进示范微生物肥料、生物药肥等新型肥料,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和覆盖率,为夏粮生产保驾护航。”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卞雪峰表示。
科技扎根土地,每颗种子都盛满希望,在交城的田埂间舒展成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画卷。
教育筑基 千年传承
交城县城东小学于2025年春季正式启用,可容纳1200名学生就读。校园内,教学楼、综合楼与风雨操场相映成趣,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精心规划的户外场地,游戏图案童趣盎然,运动设施有序分布,处处洋溢着蓬勃活力,丰富的资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课程的学习需求。
在现代化设施为学子铺就成长基石的同时,学校更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教育内核,让千年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校园里焕发新生机。校园的种植区,连翘与黄芩的嫩芽正从师生共同翻耕的泥土中探出头来,药香混着青草气息在晨读声中飘散;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用细腻的笔触勾勒药材的纹理,将它们的形态转化为画纸上的艺术符号;中医药专题讲座上,专业老师带领学生认识常见中药材、了解传统医药知识,让晦涩的中医理论化作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
城东小学将中医药文化融入课堂。
“我们将深化中医药文化特色教育,把中医药元素融入更多学科课堂,推动传统医药文化在丰富多元的课堂中实现创新型传承。”交城县城东小学副校长董亚婷介绍。当传统医药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日常,在孩子们的躬身实践中悄然扎根,于跨学科融合中实现传承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便有了鲜活注脚。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花,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掷地有声,共同勾勒出交城百姓的“幸福模样”。交城始终以“民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民生画卷上晕染着“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温度。(交城县融媒体中心 冀美丽 张佩琴 梁赟)
